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志》校诂拾零(叁)
(0 次评价)5053 人阅读0 次下载
杰按 : 形容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物 , 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品质 : 而且这两种品质辨证统一 , 体 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 , 这样的表述方式古汉语中有不少 。 例如《尚书 · 皋陶漠》在谈到人 “ 行有九 德 ” 时列举 :“ 竟而栗 , 柔而立 , 愿而恭 , 乱而敬 , 攫而毅 , 直而温 , 筒而廉 , 剐而塞 , 弦而羲 。” 其中 “ 柔而立 ” (柔顺而自立) 、 “ 扰而毅 ” (柔和而强毅) 、 “ 直而温 ” (直率而温婉) 就是属于这种情 况 。 汉魏以后 , 四字格的使用成为风气 , 上举的 “x 而 x ” 往往在 “而” 后加 “ 能 ” 字凑足四字 。 例如 : 扰而能毅—《三国志 · 蜀志 · 马忠传》评曰 : “ 马忠扰而能毅 。 ” 直而能温—《三国志 · 魏志 · 徐奕等传》评曰 :“ 《大雅》贵 ‘既 明且哲 ’ , 《虞书》尚 ‘直而能 温 ’。” 类似的情况还有 : 直 而能婉—《晋书 · 干宝传》 : “ 其书简略 , 直而能婉 , 咸称良史 。” 柔而能整—《晋书 · 郑裹传》 附郑默 : “ 默为人敦重 , 柔而能整 。” 宽而能断—《晋书 · 怀帝纪》载干宝赞世祖皇帝曰 : “和而 不 驰 , 宽而能断 。” 猛而能宽—《三 国志 · 魏志 · 徐邀传》载卢钦赞邀曰 :“ 博而守约 , 猛而能宽 。” 和而能辨—《宋书 · 自序》 : “ 温雅有风味 , 和 而能辨 , 与人共事 , 皆为深交 。” 由此看来 , 萧常 《续后汉书》改作 “ 怯而能勇 ”, 决非纯然出于胸臆 , 即使没有早期版本依据 , 也自有其语感和认 知 背景 。 (2 0)《魏志 · 王农传》注引《任暇别传》世为著性 , 夙智性成 . (2 7 一7 4 8 ) 张元济《校勘记》 :“ 宋本 、 元本作 ‘性成’。 殿本作 ‘ 早成 ’。” 赵幼文《校笺》 : “ 作 ‘性’ 字 是 。” 杰按 : “ 性成 ” 与 “ 教成 ”、“ 化成 ” 等表示后天教养而成的词语相对而言 , 意思是天生如此 , 先 天生成 。 曹王《周成汉昭论》有 “ 德与性成 , 行与体并 ” 之语 (《艺文类聚》引) , 或作 “ 德与体 并 , 智与性成 ” (《太平御览》引) , 意思是 , 汉昭帝并不具备周成王的教育成长环境 , 他的德行和智 慧与生俱来 , 是先天生成的 。 回到正在讨论的《任暇别传》 , “ 先天生成 ” 的意思正可以与后文 “ 暇 八岁丧母 , 号泣不绝声 , 自然之哀 , 同赞成人 , 故幼以至性见称 ” 一句相照应 。 “ 性成 ” 一 词 , 《清史稿》屡见 : 《圣祖本纪》 :“ 论曰 : 圣祖仁孝性成 , 智勇天锡 。 ”“ 性成 ” 和 “ 天锡 ” 相俪为辞 , 显然是 “ 先天生成 ” 的意思 。 又《诸王传》 : “ 允撰柔奸性成 , 妄蓄大志 。” 又 《戴敦元传》 :“ 卒之日 , 荀无余衣 , 困无余粟 , 沱其费不及百金 , 廉洁盖性成云 。” 又《朱桂祯传》 : “ 而水手多系无业游 民 , 性成强悍 。” 《汉语大词典》未收 “ 性成 ”, 应补 。 《尚书 · 太甲) ) :“ 兹乃 不义 , 习与性成 。 ” 这是伊尹 告诫商王太甲的话 , 意思是 : 如果一个人 经 常做这种不义之事 , 那 么不义就会成 为他的本性 。 后世常用 “ 习与性成 ” 表示 “ 长期的习惯将会形 成一定的性格 ” 的意思 。 上举部分用例中的 “ 性成 ” (如 “ 柔奸性成 ”、“ 性成强悍 ”) 也有可能是由 成语 “ 习与性成 ” 省略而成 , 语义大致相 当于今天人们所熟悉的 “ 成性 ” (如 “ 刁蛮成性 ”)。 (2 1)《蜀志 · 王 平传》 : 遵履法度 , 言不戏谑 , 从朝至夕 , 端坐彻日 , 牺无武将之体 , 然性狭 侵疑 , 为人自轻 , 以此为损焉 . (43 一10 5 0 , 105 1) “ 为人自轻 ” 一句 , 卢弼《集解》曰 : “ 此语疑有误 , 与上文 ‘言不戏谑’ 相反 。” 吴金华《校 话》曰 : “ ‘为’、 ‘谓’ 二字古通用 。 《魏志 · 张既传》注引《魏略) )载阎行谓韩约日 : ‘行 亦为将军 兴 军以来二十余年 , 民兵疲瘁 , 所处又狭 , 宜 早自附 。’ 其中 ‘为’ 亦 ‘谓’ 之假借 , 是其显例 。 此 ‘为人 自轻 ’ 乃谓人轻己之意 。 本志《陈抵传》 : ‘后主 追怨日深 , 谓为自轻 。’ 言后主 以为陈抵轻己 也 。 《吴志 · 王蕃传》 :‘或与皓 有旧 , 俗士挟侵 , 谓蕃自轻 。’ 言万或谓王蕃轻己也 。 卢氏不悟 ‘ 为 人自轻 ’ 与 ‘ 谓蕃自轻 ’ 句法一律,故有疑焉 。” 杰按 :“ 狭侵 ” 是当时俗语词 , 意思是小心眼(狭) , 容易感觉被 冒犯 (侵) 。 “狭侵疑” 连言不 辞 , “ 疑 ” 字当属下 。 “ 为 ”、 “ 谓 ” 通用 , “ 疑为 ” 读为 “ 疑谓 ”, 意思是怀疑猜测 。 该句可译 为 : 然 而心眼小 , 容易感觉被 冒犯 , (总是) 怀疑别人看不起自己 。 “ 疑谓 ” 屡见于其他典籍 , 如《全汉文 · 卷三十八 · 刘向拐口 录)》 : “ 楚有尸子 , 疑谓其在蜀 , 今案《尸子》书 , 晋人也 。” 《宋书 。 蔡兴宗 传》 : “ 兴宗曰 : ‘天下 既定 , 是淡思过之日 , 陛下 宜赐手诏数行以相私慰 。 今直中书为诏 , 彼必疑谓 非真 , 未是所以速清方难也 。 ’ 不从 。 琐得诏 , 谓刘动诈造 , 果不敢降 。 攻战经时 , 久乃归顺 。” 《魏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21:21 , Processed in 0.98349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