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志》点校本校读劄记
(0 次评价)3904 人阅读0 次下载
·· 59 卷十五页:后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2.(463) 按: “述”当为“術” 。卷十 页裴注引《三辅决录》 注 曰: “象字文则,京兆人。建安 (312)[] 五年,为孙策庐江太守李術所杀,时年三十八” 。且《吴志》卷四十六、卷四十七、卷五十、卷五十 一皆作“李術” 。 卷三十九 页:裴注: 《零陵先贤传》曰: 刘3.(981)()①巴入交阯,更姓为张。与交阯太守士爕 计议不合,乃由牂牁道。去为益州郡所拘留。 按: “与交阯太守由牂牁道”句语句破碎,不成文义。牂牁乃地名,审上下文, “由牂牁 道”指刘巴从牂牁取道离去,则下句“去”当属上读。秦汉时“道”当动词“取道”用时,一般直 接用于地名前,如《史记·魏世家》 : “若道河内,倍邺、朝歌,绝漳滏水秦又不敢” 。元本“道” 作“遁” ,若从之,则该句文从字顺: “与交阯太守士燮计议不合,乃由牂牁遁去,为益州郡所拘 留。 ” 卷五十三 页:及后锡光为交阯,任延为九真太守,乃教其耕犁,使之冠履;为设媒4.(1251) 官,始知聘娶;建立学校,导之经义。由此已降,四百余年,颇有似类。 按:据《后汉书》卷七十六,任延于建武初为九真太守;锡光于平帝时为交阯太守。平帝公元1 年至 年在位,建武元年是公元年。至此皆未及三百年。疑“四”字为“二”字之误。四, 《说625 文》 : “亖,籀文四。 ”徐灏注笺: “亖与一、二、三皆古指事文。 ”其它如甲骨文、西陲简中四的形状 皆与“亖”类似。古文“四”作“亖” ,易与“二”讹。 卷五十五 页: 淩统5.(1297)()②事毕当出,会病卒,时年四十九。 按:据《淩统传》 ,统父战死于从孙权讨江夏入夏口时,据《吴主传》知此年为建安八年,淩统 时年十五。又据《骆统传》载: “ 骆统()③及淩统死,复领其兵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 军。 ”则淩统死应在陆逊破蜀军于宜都前,而据《陆逊传》 ,陆破蜀军于宜都在建安二十四年。计淩 统之年,未及三十。则“四十九”当是“二十九”之误。二十、四十这两个数字,秦汉人分别省作 廿、廿廿。传世的石鼓、钟鼎、石经、碑铭,敦煌、居延出土的大量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提供了 实物证据。这种合体书写形式,经魏晋六朝,一直沿用到隋唐五代。但这种合体写法,到宋代发生 了根本变革。我们从出土的宋人墓志及宋人版印的典籍中可以看到,合体书写的形式廿、廿廿多为 “二十” 、 “四十”的书写形式取代④。在誊录上板时,宋人可能是由于疏忽,误将“廿九”写作“廿廿 九” ,进而改易为“四十九” 。 《北堂书钞》一百三十三引此文“四十九”作“二十九” 。唐许嵩《建 康实录》卷一引此亦作“二十九” 。可见唐人所见抄本不误。 四其他存疑之处. 1.卷一 页:十一月,汉皇后伏氏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裴(44) 注引《曹瞒传》曰:公遣华歆勒兵入宫收后遂将后杀之,完及宗族死者数百人。 按:伏皇后之父伏完,据《后汉书》卒于建安十四年。此处亦云“故屯骑校尉完” ,则伏后被诛 时建安十九年 ,不应再云“完及宗族死者” ,此处“完”字衍。或“及”为“之”之误。() 卷十一 页: 邴2.(350)()⑤原以黄巾方盛,遂至辽东,与同郡刘政俱有勇略雄气。辽东太守公孙 度畏恶欲杀之,尽收捕其家,政得脱。 按:各本皆作“畏恶” 。 “畏恶”可作一词使用,作畏惧、憎恶解。 《战国策·魏策二》 、 《史记· 淮阴侯列传》 、 《汉书·外戚传·李孝武夫人》中皆有此用法,但畏恶后都带有名词性宾语。三国魏刘 邵《人物志·材理》中有“无所畏恶” 。代词“所”一般用在及物动词前和动词组成一个名词性词 组。可见“畏恶”一般作及物动词用,带有宾语。且一句话之中,后言“其家” , “其”明显是指刘 ①②③⑤处小括号及括号中内容为笔者所加。 ④书体演变过程参见台湾《大陆杂志》第九十卷第四期载袁传璋师《从书体演变角度论〈索隐〉 、 〈正义〉的十年之差》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6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04:49 , Processed in 0.67187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