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二十年来《三国演义》研究中若干重要问题回顾
(0 次评价)4876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1 化典型”的概念。认为“既然是典型的就不能是类型化,因而“类型化典型” 的提法是不科学的” 。 刘上生 《古代小说人物艺术的起点》 也不同意类型化提法,而代之以 “特 征化艺术典型” 。他认为《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是一种从人物个体实际出 发而着意突出其某一性格特征的形象塑造艺术,其主要内容包括性格的单 一性、稳定性、群体性。 至于《三国演义》具体人物形象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曹操、刘备、诸 葛亮、关羽等人物身上。 2. 虚实关系 虚实关系问题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国演义》研究中的争论较多话题。 主要围绕着《三国演义》是实多虚少,还是虚多实少,虚实关系是否达到了历 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而展开。 一种意见认为《三国演义》实多虚少、虚实关系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 术真实的统一的。如:何满子《历史小说在事实与虚构之间摆动》认为《三 国志通俗演义》是“基本符合史实而以虚构情节缘饰的作品”,其“虚构已 具有艺术的真实” 。曲沐《<三国演义>“虚” “实”之我见》中认为《三国 演义》 “较为重要的人物和主要历史事件都是属实的”,其艺术成就“在于 它是正确处理了事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人们称之为历史真实与 艺术真实的统一” 。宁希元《从宋元讲史说到<三国演义>中虚实关系》认为 《三国演义》做到了“逼真的虚构和史料活用的辩证统一” 。叶维四、冒圻 在《<三国演义>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中也认为《三国演义》 “达到了艺 术真实和历史真实较为完美的统一”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6 00:27 , Processed in 0.58561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