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波谲云诡,神来之笔—《草船借箭》赏析
(0 次评价)4073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军匠人等,教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这样一来,可以 肯定:诸葛亮无论如何卖力造箭,都“必然误了日期”。到了那时,诸葛 亮似乎只有死路一条。看到这里,读者真为诸葛亮捏了一把冷汗:面对如 此绝境,孔明先生有何妙计?这是第三“奇”。 第四层,令人大惑不解的是,诸葛亮根本不要“箭竹、翎毛、胶漆” 等造箭的必需品,却要鲁肃“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 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他再三叮嘱鲁肃:“不可又教 公瑾得知。”为自己的行动抹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忠厚的鲁肃为自己向周 瑜说漏了嘴,致使诸葛亮一再受到刁难而不安,便答应了借船和保密两项 要 求。但是,这同造箭又有什么关系?任务如此艰巨,时间如此紧迫,诸 葛亮凭什么“包管有十万枝箭”?这些都是难解之谜。这是第四“奇”。 这四个奇特的情节层次,每一层都是那么出人意料。它们接踵而来, 为小说掀起层层波澜 ,布下重重疑云。矛盾越来越尖锐,读者的心弦也绷 得越来越紧。这样,小说就带着强烈的悬念而进入全篇的高潮。 在鲁肃准备好二十只快船,听候诸葛亮调用之后,小说情节又作一顿, 迟迟不揭开高潮的内幕:“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 只剩下最后一天了!这时,高潮终于到来,而作者对高潮的处理仍然充满 “奇”的色彩。就在第三天凌晨四更时分,诸葛亮“密 请鲁肃到船中”, 说是要去取箭, “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此时 , “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诸葛亮的行动也使人 如堕五里雾中。 等船只靠近曹操水寨,诸葛亮又作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 他命令各船一字摆开,一齐擂鼓呐喊。鲁肃见状大惊,担心曹军冲出,诸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00:03 , Processed in 4.93363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