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波谲云诡,神来之笔—《草船借箭》赏析
(0 次评价)4074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葛亮却胸有成竹:“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果然,多疑的曹操害 怕埋伏,慌忙调集一万多弓弩手,向来船拼命放箭。看到这里,读者恍然 大悟:原来诸葛亮根本不打算“造箭”,而是来向曹军“借箭”!这一情节, 真是神来之笔,奇妙之极! 这时,情节的发展加快。当二十只船的一侧射满箭枝后,诸葛亮命令 将船只调头,继续受 箭。这是一场地地道道的虚张声势的战斗,一方不停 地擂鼓呐喊,一方则继续箭如雨发。等到日高雾散,二十只船的另一侧也 已射满箭枝。诸葛亮立即下令收船急回,还幽默地命令军士们齐声叫道: “谢丞相箭!”就这样,十余万枝箭轻轻松松地“借”回来了,诸葛亮准时、 超额完成了任务。读者的心情也随着那飞驰的归舟而变得轻松欢快。 随后,作者又添上一处点睛之笔:当鲁肃问诸葛亮“何以知今日如此 大雾”时,诸葛亮答道:“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 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 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这一解释,说明了“借箭”这一奇计的全部合理性, 不仅鲁肃为之拜服,就是周瑜得知后也不得不慨然叹曰: “孔明神机妙算, 吾不如也!” 在这场扣人心弦的智斗中,诸葛亮的处境是十分微妙的:面对周瑜布 下的陷阱,他既不屑于逃避,又不莽撞硬顶,而是从容自如,巧妙周旋。 凭着对敌、我、友三方的透彻了解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他把几乎不 可能完成的“造箭”任务变成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借箭” 奇迹,既打击了 曹操一方,又维护了孙、刘联盟。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说:“观才 与不才敌,不奇;观才与才敌,则奇。”正是与周瑜、曹操这两个奇才斗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03:52 , Processed in 0.70156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