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对于这个人物内心世界的精彩概括,出自曹操自己的一句话: “宁教我负天
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作家基本上是把曹操作为一个作恶多端而又功业
卓著的权臣奸相的典型来描写的。
对于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和魏蜀吴三方来说,作家感情的天平显然
是偏向于刘备其人和蜀国一方的。《三国演义》 主要写魏蜀之间的矛盾斗争,
而魏蜀之间是蜀方占主导地位和正统地位。对刘蜀集团的几个主要人物都
给与正面的充分的表现,除了刘备之外,对足智多谋的孔明,艺盖华夏的
关羽,骁勇善战的张飞,艺高胆大的赵云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也都进
行精雕细刻,使他们成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艺术典型。而曹魏和孙吴
两方,虽然也有对其主要人物的精彩描写,但是毕竟居于次要地位,所用
笔墨也就有限。比如对曹操和孙权的肖像描写和性格概括,前者是“身长
七尺,细眼长髯” , “有权谋,多机变” ;后者是“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
“形貌奇伟,骨格非常” 。都是了了数语的简洁勾勒。对于曹魏和孙吴集团
其他人物的描写,相对来说也都简略而粗疏,不能给人以特别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剪裁艺术的非对等性,表现在对上述人物描写的详略安排的
非对等性。其根源在于作者的思想倾向。
此外,还有情节描写详略安排的非对等性,这表现在描述不同情节所
使用的篇幅的多寡上。从开篇“桃园结义”到“孔明病逝” ,仅五十年左右
的历史却写了一百零四回,而从“诸葛陨星”到篇末的“三分归一” ,也是
五十年左右的历史,却只有十六回的篇幅。小说把重点放在三国时期前五
十年,尤其是放在从孔明出山到诸葛病逝的二十七年,这也是作家根据自
己的思想倾向对历史素材进行剪裁的结果。在前五十年的历史舞台上,虽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