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0
与农民起义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了新的探索,比如否定《录鬼簿续编》作
者与罗贯中的“忘年交”关系;认为“施耐庵”是罗贯中的化名,是罗贯
中为避文祸而做的“是乃俺”的隐语;罗贯中是宋末理学家赵宝峰的门人,
与高明是同学;罗贯中与元末农民起义没有什么联系,也不曾参加反元斗
争等等, 同时也引来许多反驳意见。 (4)罗贯中究竟在何时创作 《三国演义》 ?
许多学者不满足于“元末明初”的笼统说法,对《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
作了进一步探讨,提出了“宋代乃至以前” 、 “元代中后期” 、 “元末” 、 “明
初”及“明中叶”等五种观点。除第一种无人响应外,其余数说都有一些
积极的支持者,均有一定的合理性。
版本问题是新时期取得重大突破的研究领域。随着海外版本研究成果
的引进和 1987 年《三国演义》版本专题研讨会的召开,学术界对该问题的
认识已有了重大进展。首先,学术界与出版界通力合作整理出版了许多新
的重要版本。其中沈伯俊以一人之力,穷近 10 年之功校理刊行多种版本,
代表了新时期《三国演义》版本整理的最高水平。其次,关于版本演变的
源流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张颖、陈速、陈翔华、周兆新、沈伯俊、厚艳芬
等认为《三国志传》较之嘉靖元年本更接近罗贯中的原作。从版本形态的
角度看, 《三国演义》的版本可分为“ 《三国志传》系统” 、 “ 《三国志通俗演
义》系统” 、 “ 《三国志演义》系统”第三个系统。另外,张志和(合)认为
“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乃今见《三国演义》最早刻本” 。此外,对《三
国演义》评改本的研究也有许多创获。尤其是有关“毛本”的研究相当热
烈,无论是对“毛本”本身价值得失的评价,还是对毛纶、毛宗岗父子的
生平与交游的考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代表性成果有黄霖《有关毛本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