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 规定 的对 少数族人 民轻 摇薄赋 的政策
,
又提 倡 向少数族居 住地 区传播
、 推广 汉 族先进
生产 技术 和文 化
,
受到 当时少数 族人 民的热 烈拥 护
。 稚都人 以 本族 的语 言作诗三 首
,
表
示对 汉 的仰慕
。 朱 辅把这三 首诗 译成 汉语
,
连 同原 诗送至洛 阳
。 这 三首 诗至今仍保存在
《后汉 书
· 西 南夷传 》中
。
它不 仅反 映 了 当时 少数族人 民的生 活情 况
,
也 是我们现在 研
究 西南 少数 民 族古代语 言 的难得 资料
,
故抄 录几 句以 见一般
。
汉译
:
大 汉是 治
,
与天意 合
。
闻风 向化
,
所见 奇异
,
多赐 增布
,
蛮夷
贫 薄
,
无 所 报嗣
,
愿 主 长寿
,
子 孙昌炽
。
音译
:
提 官 魄构
,
魏 冒逾 糟
。
征衣 随 旅
,
知唐 桑艾
,
邪毗维绒
,
楼 让
龙 洞
,
莫 支度 由
,
阳 雏僧 麟
,
莫释角存
。
在诗 中还 说
:
“ 土地烧捅
,
食 肉衣皮
,
不 见盐 谷
”
,
又说
:
“慕宜 向化
,
与人 富
厚
”
。 这 三首 诗
,
毫无疑 问是 为歌功 颂德而 写 的
,
但我 们却 可 以从 中看 出来
,
在 汉人 先
进 经济
、
文化 传入 少数 民族地 区后
,
确实 起了积 极作 用
,
改 变 了风俗
,
提高 了生产 力
,
同时也 改 善了 人 民的生活
。
从板 循蛮
、 作都 夷 两个事例 中
,
可 以 给我们 这样一种 启 示
:
中央 政府 虽然 定有 相同
的 政策
,
但在 执行 中
,
由于地方官 优 劣
,
清 浊的不 同
,
也可 以 产生 完全不 同的 结果
。
由
此 可见
,
制定 政策 固然重 要
,
而 用人 的得 失也很 重要
。
二
、
三 国民族政策 的概述
三 国 以 前历代 的 民族政 策有如 上述
。
及至三 国鼎立
,
在魏
、 蜀
、 吴的统 辖地 区 内
,
也 各有 自己的 民族问题
,
因此也 就 各 自执行 了 自己 的 民族政 策
,
但有 的成 功或 比较成
功
,
有 的则陷 于失败
。 所 以 我们可 以 这 样说
,
三 国的 民族政 策有优劣 之分
。
我 们先介绍蜀 国的 民族政 策
。
蜀 汉所 推 行的 民族政 策
,
就 是诸葛亮在 《隆 中对 》中所讲 的
:
“ 西和诸 戎
,
南抚 夷
越
”
①
。 这 是 一种和 抚的 怀柔 政策
。
蜀汉 的统 治 区主要在 四 川
,
它的 西南边境居 住着泛 称为
“夷
、 曳
” 的少数 民族
。 在
蜀 汉建 国之初
,
对这 些少 数 民族 并没有建立 强 固的统 治关 系
。 刘备 死后
,
越禽郡 ( 四 川
西 昌 ) 史帅高 定元
,
样柯 郡 ( 贵州六 枝一带 ) 太守 朱 褒
,
益州郡
( 云南晋 宁 ) 大姓 雍
阎
、 孟获 等联 合起 兵反抗 蜀汉 政权
,
他们一 方面 与东吴 建立 联系
,
一方面 向
“夷
、
更
”
散 布谣言
,
说 蜀汉 政权要 向少数族人 民强征
“ 乌狗三百头
,
膺前尽 黑
,
蜻脑 ( 即玛瑙 )
三 斗
,
断木 构三丈 者三 千 枚
。
”
② 这些都 是难 得 之 物
,
如
“断木 坚 刚
,
性委曲
,
高不
至 二丈
”
③
,
要三 丈的新 木是 根本不 可能 的
。
“夷
,
史
” 等 族人 民听信 了孟获等人的谣
言
,
于是 群起 叛乱
,
反对 蜀汉 政权
。
诸葛亮执政后
,
首先 恢复了与 吴国的联 盟关 系
,
其
①
《三 国 志
· 蜀 志
· 诸葛 亮传 》
。
②
《华阳 国 志
· 南 中志 》
。
③
《 华阳 国志
· 南中志 》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