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
,
通 过国家形 式赏赐的屯田和屯田户已属私有
。
所谓
“复 客”
,
即豪族地
主的私有懂仆
,
其来源大多数是屯田户
。
因为田地和劳力 同时并赐
,
复 客和复田同时产
生
。
以
“强者
为兵
”
,
以
“扁
民
”
为复 客
,
也合乎
“强者
为兵
,
赢者补 户
”
的原则
。
所
以
,
东吴 的复客制是与 屯田制有密切关系的
。
其次
,
东吴 的世袭 制使屯田化 为私有成 为可 能
。
东吴的爵位
、
官职
、
军队都是可以
世 袭的
。
《吴志》里有关这方 面的记载很多
。
《
吴志
·
张昭传
》云
昭年八十一
,
嘉禾五年卒
。
长 子承己自封侯
,
少子休袭 爵
。
”
《吴志
·
诸葛瑾传
》云
“
赤鸟四
年
,
年六十八卒
。
烙己自封侯
,
故弟融袭爵
,
摄兵业驻公安
,
部曲吏士亲 附之
。
”
《吴
志
·
吕蒙传
》云
“时蒙与 成
当
、
宋 定
、
徐顾 屯次比近
,
三 将死
,
子弟幼弱
,
权悉以兵
并蒙
。
蒙 固辞
,
陈君顾 等勤劳 国事
,
子弟虽小
,
不可 废也
。
书三 上
,
乃 听
。
”
君主虽然
有权将兵改属他人
,
但必须 是子弟幼小或 无后继 者
。
幼小的子弟长大了
,
还要
“还其
故
兵
”
。
所以
,
领兵权是世袭的
。
军职和领兵的世袭
,
使军队成为豪族地主的私 人武装
,
这
是豪族地主瓜 分土地 和劳力的重要步骤
。
领兵驻地常是屯田区
,
领兵将领常是屯田长
官
,
一所
以
,
东吴 的领兵制 与屯田制的关系也是密切的
。
此外
,
东吴的奉邑制 也与 屯田制有密切关系
,
而奉邑制也是世袭的
。
《三 国会要
·
职官下
》杨晨按云
“
按《吴志
》
将军
、
中郎将
、
校尉
、
太守等每
有奉邑
。
”
东吴的奉邑制虽不同 于历史上的封国食 邑制
,
但毫 无疑问是其 变种
。
其特点
一
、
奉邑由君 主封 给有功的将领
,
并且
,
经常是在授给军职 的同时封给奉邑
。
如徐
盛
,
“后迁建武
将军
,
封都亭侯
,
领庐江太守
,
赐 临城县为奉 邑
。”
甘 宁
,
“
权嘉宁功
,
拜西
,陵
太守
,
领阳新
、
一下 难 两县
。
”
孙皎
“迁都护征 虏将军,
代程普督夏口
。
赐
沙羡
、
云壮
、
、南新
市
、
竟陵为奉邑
,
自置 长吏
。
‘”
孙昭’
··
即拜承烈校尉
,
统河部
曲、食曲阿
、
丹徒二县自置长吏
,
一如河旧
一。
”
河是孙昭伯父孙河
“本姓俞
氏
,
亦吴
人也
。
孙策爱之
,
赐姓为孙
,
列之 属籍
。
后 为将军
,
·屯京
城
。
”
二
画为奉
邑是以国家名义赏赐的
,
所以君主有权将奉邑改属他人
。
就象领兵权一
样
,
这种调整是有 条件的
。
如 周瑜原被封 为偏将军
,
领南郡太守
。
以下隽
、
汉昌
、
刘
阳
、
州陵为奉邑
,
屯据江陵
。
周瑜病困时
,
向孙权上疏要求以鲁肃代他镇抚边境
。
孙权
接受了周瑜的请求
,
“
即拜肃奋武校尉
,
代瑜领兵
。
瑜士众四干余人
,
奉邑四县皆属
焉
。
”
零这种调整
,
明显的有其 特殊原因
。
又如吕范原
“拜裨
将军
,
领彭泽太守
,
以彭
泽
、
柴桑
、
历阳为奉邑
”
。
后来
,
“权破羽还,
都武昌
,
拜范建威将早犷封宛陵侯
,
领
丹杨太守
,
治建业
,
督扶州以下与海
,
转以傈阳
、
怀安
、
宁 国为奉邑
。
, ,
这样的调整
也是从 军务大 局
,考
虑的
,
并不有碍将领 们对奉邑的所有权
。
同时
,
从上述事例 可知
奉
邑是与兵权紧密相关的
。
有了兵权就有了奉邑
。
奉邑的地区和多少是随着兵权 的转移而
变化的
。
鲁肃代瑜领兵
,
也代领四县奉 邑
吕范因功升迁
,
奉邑也随之 转换
。
但是
,
就
象领兵权一样
,
将领们 对奉邑的所有权始 终未变
。
上述孙 昭代伯 父孙河替领部曲和奉邑
的事例
,
就是奉 邑与兵权同样可以世袭的明证
。
三
、
受封的将领可以在奉邑内
“
自置 长吏
”
、
“食其 征
赋
”
,
所以
,
这样的奉邑实
际上就是受封将领的私 人领地
。
张昭
“更
拜 辅吴将军
,
班亚三司
,
改封 娄侯
,
食邑万
户
。
”
由吕蒙
“肃军 人 马万余尽
以属蒙
。
又拜 江昌太 守
,
食 下 隽
、
刘阳
、
汉昌
、
州
陵
。
”
幽程普
“拜裨将军,
领江夏太守
,
治沙羡
,
食四县
。
”“食”
,
也即食其赋税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