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东吴屯田制探略
(0 次评价)4534 人阅读0 次下载
的意思 。 所以 , 奉邑制也是东吴将领们瓜 分土地和劳力的一种权益分配制度 。 奉邑地区 往往 是 屯田区 。 这是 与奉邑往往是 军 队屯 聚区是一 致的 。 所以 , 东吴 的屯田制与奉邑制 也有 着 密切关系 。 从 上所述可知东吴特有的领兵制 、 复客制和奉邑制都是世袭 制 , 而且 , 其共同的特 征是以国家的名义 , 通过君主赏赐给功臣将领 。 所以 , 所有权名义上是封建国家的 , 而 实吴 际 上属 于私有 。 这里 , 世 袭制 起了重要作用 。 中国古 代为 保障贵族利 益的世袭制 在 国得以存在的主要原因 , 是世 家大族 同样需要依靠 宗族势力维持其 特权利益 。 由于世 袭 制的存在 , 使 名义 上 属汀国有的土 地和劳力 , 实际 上转 化为 私有 。 屯田制既与领兵制 、 复客制 、 奉邑制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 也就 难免成为大地 主土 地私有制 。 当然 , 东吴的世 袭制已不同 于古 代的世袭 制 , 特别 是东吴是处在 土 地私有 制发展 的时代 , 这是使 “ 国有 制, ,转 变 为 “私有制” 的前提之一 。 屯田事业对江南大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 无 疑是起到促进 作 用 。 这 对加速江南封建化 的过 程 , 有着较大的影响 。 但是 , 在 汉 代就已出现的豪族地 主庄田经济并不有利 于封建 经济的持续发展 。 《 抱 朴子 · 吴失篇 》对 吴 国大族田庄有一段叙述 “ 势利倾于邦 君 , 储积富乎公室 , 憧 仆成 军 , 闭门为市 , 牛羊掩原限 , 田池布千里 , ·· 金玉满堂 , 伎 妾溢房 , 商贩千艘 , 腐谷万庚 , 园囿凝上 林 , 馆第僧太极 , 梁 肉徐于犬马 , 积珍陷于 努藏 。 ” 这 与仲长统在《昌言 · 损益篇 》里 描绘的东汉大地主田庄的情景完全相同 。 这 种田 ‘庄 经济是以剥削徒 附 、 部 曲 、 宗族 等 “憧 仆” 为前提的 。 他们平时生 产 , 战时为 兵 , 世代为奴 。 一个田庄就是一个 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 也是武装封建割据的堡垒 。 他 们 聚族而居 , 依靠宗 族势力组成强大的地方势力集团 。 所以 , 田庄经济的生产关系 并不 有利于生产力的持续发展 , 而建立在 这种生产关系基础上的政治 、 军事势力集团 , 也是 封建中央集权制存在和发展 的障碍 。 屯田制是在汉末三国这个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特定的历史现象 , 从封建经济发展 的整体来看 , 这并不是一种 正常现象 。 严格地说 , 这是历史上的倒退 。 特别是在吴 国 , 它成为豪族地主经济的一部分 , 准历史 上所起到的作用是极为有限 的 。 注 见高敏 《 关于曹 魏 屯田制的几个问题 》 , 载 《 史学月刊 》 年第一期 。 《 、 吴志 · 太史慈传 》 《 资治通 鉴 》卷六十二 , 汉纪五十四 。 《魏志 · 武帝 纪 》 注 引《魏书 》《魏 志 · 武帝纪 》 《魏志 · 武 帝纪 》注 引《傅子》《吴 志 · 孙策传 》 见 《魏 志 · 卫凯传 》 见 《吴志 · 陆逊传 》 、 《 诸葛格传 》 见《吴 志 · 薛 综传 》《 吴志 · 孙权传 》 《吴志 · 张温传 》载骆统疏《 吴志 · 蒋钦传 》 《吴志 · 徐盛传 》《吴志一 甘宁传 》 《吴志 · 宗 主传 》《吴志 一 鲁肃传 》 《吴 志 · 吕范传 》必吴 志 · 张 昭传 》 《吴志 · 吕蒙传 》 《吴志 · 程普传 》 本 文责任 编辑金家 年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9-21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08:05 , Processed in 0.59830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