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略论三国形成时期的外交
(0 次评价)4663 人阅读0 次下载
仍未掌握好火候 , 又失之 于早 , 成全了两家和 解 。 孙刘中分荆州 , 又协同作战 , 孙权围合 肥 , 刘备取汉中 , 曹操东奔西突 , 疲于奔命 , 只 好 临江而叹 , 逾秦岭而生畏 。 当曹操荡平汉 中之 时 , 益州 震动 ,“一 日数十惊 , 备虽斩之而 不能安也 ” 。 谋士刘哗 、司 马鼓都劝曹操乘 胜取蜀 。 曹操不从 , 解嘲地说 :“既得 陇 , 复望 蜀? ” 率军而回 。 曹操得陇不望蜀 ,“非其智 不逮而力不足也 ” 。 其一 , 鉴于赤壁 之败 , 不肯弄险 。 其二 , 知孙刘已和解 , 孙权必在东 方有所动作 。 他曾在进军西征之时就派护军 薛涕给合肥守将张辽等送去密计 。 曹操已体 味两线作战的后果 , 匆匆撤军 。 二二O 年 , 曹操病 段 , 曹不利用孙刘相 仇 , 黄袍加身 , 充分利用了天时 , 完成了代汉 , 历史给曹魏又一 次带来了统一 的时机 , 可惜 的是曹玉又志骄意得 , 重蹈乃父昔日进兵赤 壁 时的错误 , 玩弄强权外交 , 再一次葬送了统 一的时机 。 三 、 刘备的僵化外交 夭折了隆中路线 隆中路线的政治目的是 “兴复汉 室 , 还于 旧都 ”, 而并非鼎 足三分 。 总路线分为两步 , 第 一步夺取荆益 , 以成鼎 足 之势 , 目的是建立两 路北伐的基地 。 第二步北伐 , 荆州 之军 向宛 洛 , 益州之众出秦川 , 这是隆中路线的军事策 略 。 联孙抗曹 , 这是隆中路线的外交策略 。 王 夫之批评两路北伐的规划说 :“善取 天下者 , 规模定乎大全 , 而奇正因乎时势 。” 他认为诸 葛亮此谋是 “ 资形势以为制胜 之略 ”,“ 以有恃 而应无方 ”,“非操 之敌矣 ” 。 所谓 “有 恃 ” , 指过分倚重荆益的形势 , 而不能因时变化 , 所 谓 “无方”, 指曹操的 “ 任天下 之智力 , 以道驭 之 , 无所不可 ” 。 王夫之的批评不完全适用于 诸葛亮 , 但对于刘备是完全符合的 。 当刘备 寄人篱下之际 , 无力 与孙曹抗衡 , 诸葛亮劝 刘备取荆益 , 资其形势以为进退是完全正确 的策略 。 两路北伐的规划本身并无错误 , 间 题在于刘备向孙权借了荆州 , 这是一个新情 况 。 刘备取了益州 , 孙权索讨 , 荆州就成了两 国交争的导火线 。 荆州不仅是军事要冲 , 北 伐的基地 , 它对于吴 国来说还是上流 门户 , 吴 国将用全力来争 。 蜀 国在力量未壮之时 只有 两条路最安全 , 一是还荆州 , 全力北 图关 中 ; 二是运用外交手腕缓吴 之攻 , 待到力量壮大 使吴国不敢攻 。 既然据荆州不还 , 一场大战 的爆发是不可 避免的 , 就应当加意 防范 。 如 果说还荆州是上策 , 缓吴之攻是中策 , 武力捍 卫是下策 , 而刘备恰恰选择了下策 , 又执迷不 悟 , 就更加可悲 。 刘备与孙权争南三郡 , 是走 了下策 ; 刘备复仇东伐 , 是执迷不悟 。 诸葛亮 反对伐吴 , 有史可稽 。 当刘备败还白帝后 , 诸 葛亮无 限感慨地说 :“法孝 直若在 , 则能制主 上 , 令不东行 , 就复东 行 , 必不倾危矣 。” 这 并非事后感叹 , 事前已有大臣谏净 , 当包括诸 葛亮在 内 。 赵云谏净说 :“国贼 是曹操 , 非孙 权也 , 且先灭魏 , 则吴自服 。 操身虽毙 , 子不 篡盗 , 当 因众心 , 早图关中 , 居 河 、 渭上流以讨 凶逆 , 关东义士 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 。 不应 置魏 , 先与吴战 , 兵势一交 , 不得卒解也 。” 赵云反对东出 , 因为这不仅是轻重倒置 , 而且 破坏了隆中路线联吴的外交策略 。 黄权在军 事部署上也提出了意见 , 他认为刘备一 国 之 尊 , 只宜 后镇 , 由他打先锋 , 刘备也 听不 进去 , 一个劲的蛮干 。是 刘备丧失了理钾了吗?当然 不是 。 曹王曾下令群臣讨论刘备会不会为关 羽报仇 , 众议以为蜀汉国小力弱 , 无缘复出 。 刘哗独持异议 , 认为刘备必东伐 , 一 为关羽复 仇以示重义 ; 二为扬威自强 , “ 势必 用众以示 其有余 ” 。 这把刘备的心理和盘托出 。 他以 正统自居 , 骄狂自大 , 自认为能够打败东吴 , 《三国志 · 刘眸传 》裴注《傅子,。 《资治通鉴》卷六十七。 《三国 志 , 法正 传 》。 味读通鉴论》 卷九 。 《三国志 · 赵云传 》裴注《赵云别传》。 《刘哗传》。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8-07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05:01 , Processed in 0.75723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