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创作方法新释
(0 次评价)5344 人阅读0 次下载
2 此段宣言表面是在论史,实际所谈就是历史小说,庸愚子的观点究其 实则就是传统的“良史”观,把小说当成纯历史看,即认为历史小说的创 作目的是通过对客观史实的描述和历史人物的褒贬,反映社会治乱兴衰的 若干规律,总结有关的历史经验,使后世有一定鉴戒,即所谓“昭往昔” 、 “载政事” 、 “观人才” 、 “知邦家”是也。解弢在《小说话》中竟至于提出 历史小说应“摭拾轶闻,以纠正史之失实,以补正史之遗漏” 。这种“史鉴” 观实是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素重历史的传统相联系的。重史、信史的传统 影响到了对历史小说的评判、赏析,当然不可能对之作出科学的评价。而 另一派的历史小说论者从相反的一面出发,强调艺术虚构的重要。如袁于 令在《隋史遗文》序言中就批评“悉遵正史”的观点,提出了“贵幻”的 主张。袁于令认为,创作历史小说可以据史书而“什之七皆史所未备者” , 为了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可以超出通常的生活“情理” , “顾中有慷慨里耳 而不必谐于情,奇幻足快俗人而不必根于理” 。如此着重于艺术虚构的重要 性,几乎到了让人怀疑其否定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的程度,这又显然过犹 不及,很难得到小说界人士的赞同。新时期以来,学界又常用“历史真实 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观点来解释总结历史小说创作的特色,但此种说法 也受到尖锐的挑战。最主要的症结在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如何相统一, 其各自在作品中占多大成份,是“七实三虚” ,抑或是“三实七虚”?历史 小说如何反映现实社会的精神?这类问题深深困扰着历史小说的创作界和 理论界。而从历史的存在出发来阐释、理解一切的现代阐释学批评给这个 难题的解决带来了一线智光。 二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11:11 , Processed in 0.60693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