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创造心理动因探析
(0 次评价)5208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7 以立足,而一旦拥有“智绝”的才士诸葛亮,便如鱼得水,节节胜利。就 是对武将的刻画,也往往以“用智”来突出其才品的高下。关羽、赵云、 张辽、甘宁等著名武将皆不同程度地拥有“善谋”的本领,即使一贯粗豪 的张飞,不是也有过“长板桥故设疑障”、“计夺瓦口隘”的巧妙机谋吗? 可以肯定,智谋与武勇的描述展示是构成《三国》世界绚烂多彩画面的最 重要板块之一。 (二)道德评判,善恶昭彰。鲜明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倾向是《三国演义》 审美表现的又一大层面。‘它的具体展示就是“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和 态度。作者对以刘备为首的蜀汉集团一方的品德和事业进行了热情赞扬和 歌颂,对以曹操为首的曹魏集团则给予了无情的抨击和鞭挞。刘备的笃诚 宽厚、信义卓著、礼贤下士、爱护民众的优良品德使他成为封建时代美德 美行的化身,而曹操的凶残暴良、狡诈猜忌、外宽内妒、杀戮人民等丑恶 品德和行径,则使他成为封建时代统治者恶德恶行的集中代表。小说“拥 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的形成虽然有一定传统的、历史的原因,但现实的政 治态度、理想、愿望则是起更重要作用的因素。罗贯中从封建社会现实的 政治状况出发,根据他个人对历史的观察、理解,显示出刘蜀一方的正义 性,并在具体描述中提出蜀汉“圣君贤相”、“兄弟忠义”的理想君臣关 系模式;相应地对曹魏一方的君臣互忌、争斗乃至杀戮等丑恶内幕则加以深 刻批判(特别是在曹操死后的魏方宫廷内部)。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和个人思 想条件等方面的制约,作者对歌颂的一方描写未免有欠真实(未能真正反映 封建时代的社会本质的一面),但他的期待与展示却是真诚的、积极的。在 对曹魏一方批判时,也不否认曹操一方人士的干略和才华,这就更加深了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13:29 , Processed in 0.90216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