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8
批判的力度。总之,作者对道德美的标示和道德丑的暴露起到了卓著的昭
善显恶的艺术功用。
(三)悲剧意蕴,警示千古。如本文前一部分所述,历史小说就是作家以
小说的艺术形式对历史作出某种阐释。它的艺术魅力产生即是一种作家捕
捉到的历史内蕴与当代意识相互交融的特殊效果。在作品中,古代与当代
(作者所处时代)、 历史与现实达到了充分交融, 形成一种穿越历史时空的哲
理感。就《三国演义》的作品实际看,它呈现的深刻哲理主要就在于其笼
罩全书的悲剧意蕴—蜀汉集团事业失败的悲剧。小说起始就描述东汉末年
宫廷变乱、奸按擅权、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和平、安定、统一
的理想社会生活的想望,而作者笔下的刘蜀集团正是实现这种想望的正义
代表。他们身上聚合了很多正义者的优良品德:诚信、忠勇、友爱、互助;
在人才队伍上也有敌方不可比拟的优势:文有智绝的诸葛亮、庞统,武有神
勇的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他们忍辱负重,艰苦卓绝,前赴后继,
奋进不止,但最终结果却是“出师未捷”,事业失败,功业未竟,蜀汉被
曹魏所灭。这当中诸葛亮个人的命运悲剧更是让人感叹啼嘘,一洒同情之
泪。他作为中国古代“贤相”的典型,智慧、果敢、忠诚、仁德,为蜀国
大业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直至“秋风五丈原”,死而后已。《三国演义》
的这种悲剧结局深刻地凸现了封建社会的某种带有规律性的哲理, 即美好、
诚实、信义不敌丑恶、奸诈、虚伪;正义与崇高不敌邪恶与卑俗;良知不敌野
心,善良输于凶恶。正如黄钧先生曾指出的,这部小说实则是我们民族的
雄伟历史悲剧。书的结束古风有云:“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己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于此《三国演义》获得了穿越时空、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