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成书“元泰定三年说”答疑
(0 次评价)4787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7 作者是文人还是市人,于作品是大有分别的。 这就是说,就文本事语、避讳等等的迹象作断代的考证,并非只作简 单的比对就可以定案,而是还要考虑到作者的为人与其著述的态度,考察 其著作与世事变迁互动的各种可能。不仅晚出的“特征”不排除为后人窜 改的可能,即使其古事古语早出的“特征”,也还可以怀疑其为作者的“遗 老”作风,或后世好事者欲其“古”书更合于古的造作。尽管这后一种情 况也许并不多见,但在理论上却不是不可能的。 因此,笔者对《三国演义》这类书的版本成书等,从不敢仅凭其中或 早或晚的事语特征下判断,也不愿仅凭此一点拥护有关断代的这一说或那 一说,而认为都只可以视为进一步研究的某种参考或参照。至于拙论《三 国演义》成书“元泰定三年说”如《谫论》所谬赞“为时所重”,却不仅 是由于引用了“新材料”,还由于在这一问题上,拙作考证的途径或曰方 法与前人略有不同。即不是仅从今见文本的时代“特征”下判断,而是就 小说文本的传播,从其问世流传的过程中求人证(引者)、物证(引文), 以定其问世的时代。其在学理上的根据是,无论今本屡经改窜还保有多少 原本的面貌,而只要有其文本在某个时候已经出现的证据,就可以确定其 原本在那时就已经诞生,那时也就是原本已经问世时代的下限。《小考》 据张思廉《南飞乌》用“白门东楼”事等考论,同意章培恒先生“《三国 志通俗演义》似当写于文宗天历二年(1329)之前”的结论,就是根据这 个道理。 但是,这一考证的方法只适用于小说断代下限的考察,至于《小考》 对《三国演义》成书时代上限的确认,是另据《三国志平话》新刊的年代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3 23:25 , Processed in 2.37106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