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令州郡督察豪强
,
但地 方长吏能 执法 严 明如司 马芝者
,
未可多见
。
一些外示臣服
、
拥兵自
重 的豪族将领 利 用武 力荫 庇户
口
,
更是 加 重了政府控 制
“
民数
”
的困难
。
《三国志
·
魏志
·
卫 凯传 》记 载
时四方大有还民
,
关 中诸将多 引 为部曲
,
规书与荀 或曰
“关 中膏胰 之地
,
顷 遭荒
乱
,
人民流 入荆州者十万 余家
,
闻本土安宁
,
皆企望思归
。
而归 者无以自业
,
诸将各竞
招怀
,
以为部曲
。
郡县贫弱
,
不 能 与争
,
兵家 遂 疆
。
曹操政权在未能强化对民户的 控 制以前
,
实行规范的征兵制 是不可能的
。
由于受到上 述种种客观历 史条件的限 制
,
曹 操在创立基 业的时候
,
没有可能 采用 西汉时
那种稳定
、
规范的征兵制度
,
不得不 靠
“募
合
”
、
“料简”
、
“
收降
”
等 方式集兵
。
以
“募合”
、
“料简”
、
“
收降
”
集兵
,
是历代战乱年间
,
兵家在胜负未 卜的情 况下
,
为救眼 前 急难
、
无 暇远顾 时通常采用的 集 兵方 式
,
仅仅是特 定历 史条件下的权宜 之计
,
绝非
经久之制
。
建安十年
,
曹操 击灭袁绍集团
,
成 为 中原逐鹿 的 胜利 者继而 挥师 南下
,
却 受挫
于赤壁
。
赤壁战 后
,
鼎 立之势渐成
,
曹 操不得不放弃立 即南 下渡 江的 打 算
,
回过头来一面经
略关中
,
进行统一北方 的战争
,
一 面 完成代汉的准备 工作
。
曹操的目标是 要重建一个中央集
权 的曹 魏 国家
,
制度和机 构的建 置 必须 尽快 走上正轨
,
战乱年间以
“募 合”
、
“料
简
”
、
“
收降
”
集兵的方式作为正式 国家制 度已不合适宜
,
曹 氏政 权迫 切需要建立 稳 定
、
规范的
集兵制度
。
然而 就在此时
,
不仅战乱时期妨 碍规范征兵制施行的 诸种因素 在短期内 尚难消
除
,
新形势下又有一些 新的 矛盾产生
。
摆在曹 魏政权面前的一个严 重 问题是如何妥善处理
“耕”
与
“战”
的矛盾
,
新建集兵制度受到这 对 矛盾强有力 的制约
。
东 汉末 北方地区的长期 战乱
,
使社会经 济 遭到 空前的破 坏
,
生产力受到 严重 摧残
、
旱蝗
相继
,
民不聊生
,
军 阀部队 也经 常 受到 饥饿 的 威胁
。
袁 绍 军在河 北
,
曾
“仰食 桑根”
袁
术军在江淮
,
曾
“
取给蒲赢
”
曹 军一度不得不在军粮中
“杂
以人脯
”
。
诸军因
“
率乏
粮谷
”
而
“瓦解流离
,
无 敌自破者 不可胜数
”
。
。《三国 志
·
魏 志
·
程显传》记 载
兴平元年
太祖 与 吕布战 于 溪 阳
,
数不 利于 是袁绍乃使人说太祖连和
,
欲太祖 迁
家居邺
。
太祖新失竞州
,
军食尽
,
将 许 之
。
此时 曹军兵力不弱
,
但 由于 缺粮
,
险些被逼 入 绝境幸 纳程显 之谏
,
才 免 受袁 绍挟制
,
但仍
被迫
“罢 吏 兵新 募者”
。
缺粮造成的严酷现实使曹操悟 出
“秦 人
以急农 兼 天 下
”
的 道
理
,
深 深体会到要 支持 长期战争
,
“足食”
、
“足兵”
二者不可偏 废
。
要达 到足食的目的
,
就 必须 劝 课农桑
,
努 力 恢 复和发展农 业生产
。
这 就需要切实改善自耕小农户的 处境
。
自耕小
农 户是 封建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
只有在承平时期
,
自耕农经济比较健全
,
小农户才具有
在承 担赋 役 之后 继续维持简单再生 产 的能力
。
汉未大乱 之余
,
自耕农经 济凋残
,
小农 户 犹久
病之人
,
元气大伤
,
无力负重
。
如果此时 照搬西汉制度
,
继续 以小农户为主体组织国 家 军
队
,
把 力役
、
兵役的 重压全部加在他们 身上
,
势必对 自耕农经济 的复 苏造 成极大的阻 碍
。
此
时
,
大量流民流徙的现象 尚 未完全遏止
,
如果加重 小农户的负担
,
不仅会严 重影 响到流徙之
民的地著
,
甚至可能 迫使已地 著的 编户民重新加 入 流民的队伍
,
或者投身于豪强势力庇 护 之
下
。
这 就会危 及曹氏政权的根本
。
对此
,
曹操没有选 择的 余地
。
因此
,
曹 操在建立 规范的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