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忙人不止
,
公差军 士往来频
.
,
人生谁不图名利
,
惟有关公重义深
.
紫缓金章抛弃
下
,
独马单刀觅故人
。
这里既有写景叙事又有议论咏叹
,
作者以自己的爱僧安排人物的环境和活动
,
调动听众的
情感
,
产生了美的震颤和偷悦
.
《玉玺传》充分发挥了弹词长于铃陈细描的特点
.
在卷十二写周瑜升帐
,
从锦绣丝罗营
帐
,
到令旗千面金鼓俱鸣
;
从刀枪如笋
,
到满营恺甲
;
从头顶的黄金盔
,
到腰佩的如霜剑
,
以及惊鬼神的勇猛
,
压万众的智谋
,
一一写到
,
生动表现了少年将帅的凛凛威风
.
书中许多
排比对偶句式的运用可以看出对赋和排律的继承
.
书中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往往长达百句以上
。
比如卷九写大乔思念亡夫的大段唱句
,
写
得哀戚缠绵
,
女性听众听到此将是很容 易被打动的
。
卷十七写孙万金托白雁捎书
:
细祝叮泞分付语
,
雁儿听我说元因
:
西少1 1 去见刘皇叔
,
做个传书寄信人
。
若是飞高
防弹打
,
若是飞低被网临
。
河中觅食当心记
,
莫交湿了我书文
。
芦苇荆棘休栖宿
,
磨断
绒绳难带行
。
山头要避豺狼恶
,
过水担心远恶人
。
失了你身由 自可
,
莫误 奴奴滴血情
。
白雁点头飞了去
,
扬开两翅入青云
.
夫人仰面遥观看
,
泪 泣西风血洒拎
。
苍天浩浩长空
广
,
日月光明世界清
。
何生兵马番番乱
,
害我夫妻两处分
.
若不龙争并虎斗
,
阿奴不 至
此伤情
。
痛哭哀哀身倒地
,
幽 幽晕去不还魂
,
以第一人称刻画人物情感的涟漪
、
念头的阿动
,
在我国 民歌
、
戏曲和讲唱艺术中很常见(比
如人们熟知的民歌《走西口》) .
‘这里把
万金盼望与丈夫团聚的心情表达得维妙维肖
,一十 分
传神
。
《玉 玺传》中不但对女性心理刻画得细微真切
,;
对英雄人物的心理刻画也很成功
.
卷
七张辽义说关云长
,
关羽不想降曹
,
但又别无选择
:
横拖握月钢刀杆
,
慢挽组绳马懒行
.
英雄堪道今遭困
,
虎失威风反惧人
.
忠心不 肯
降曹操
,
谁知今日不由人
。
我若一身终不伏
,
只为夫人二个人
,
今朝忍辱投曹操
,
保全二嫂
再区分
。
哥哥不识归何处赞三弟张飞不见形
。
生死之情皆未晓
,
令人痛想要伤心
。
将军落
下珍球泪
,
点点征袍血染能
.
柳丝系住征人恨
,
桃花飘散别离情
。
东风淡淡征鞍倦
,
细
雨琳淋山色阴
.
绿树丛中莺舌巧
,
夕限城上角声平
。
冲天恨气藏胸意
,
无佘加鞭入进城
。
心理活劝层层剖析
,
加上人物动作与时光景物的映衬
、
将英雄遭祖的 复杂心情很好地表 达了
出来
。
卷十三写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
,
张飞气恨非常
,
刘备替关羽求情
,
张飞又被刘备的眼
泪感动
。
其间的心理变化描写
,
很好地显示了张飞嫉恶如 仇又 重个人义气的性格特征
。
曹操
横集赋诗的情节在《通俗演义》中主要以对话来表现
,
在《 玉玺传》卷十三同时还写了曹操视
孔明
、
周瑜为村夫儿郎
,
看山水林木如画
,
想江南物阜人丰
,
多才士美女
,
若得之平生足矣
的心理活动
,
较之 《通俗演义》更为生动
.
不能忽视的是
,
《玉玺传》是供艺人演唱的弹词
,
不是供案头阅读的弹词
,
更 不是 小
说
,
通过艺人讲唱时的再创造
,
必定能使这部作品显现出 更为迷沐泊勺 艺术魅力
。
当然
,
一部3 6 万字的著作一韵到底不变
,
除舌战群儒一节为十字句外
,
其余唱句又全是七
字句
,
这样词语就难免有单调 重复之处
.
有些地方走过了细腻描摹铺陈的尽头
,
流于词藻堆
砌
,
满纸富贵语
,
显得琐碎冗长
.
还有不少语句
,
如
“
凌烟阁上标名姓
,
五凤楼前画影形
”
等为许多弹词中常见的套话
.
在地名
、
人名
、
制度
、
典故方面还出现一些知识性的错误
。
如
卷二写玉允潜知貂蝉月下焚香祷告
,
邢便骂线
人何胆大
,
夜香祝告为何因
.
敢效莺莺廉耻
失
,
花前月下慕私情
.
”
竟用了套津莺传争的典故
,
这些在混时民间文学中
,
由于作者视野和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