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都学刊
一九/又/又年第一期
浅谈《永州八记》中的意境
丁
仪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 》是我 国山水游记体的奠基之作
,
厉来被誉为散文中的精品
,
它们
善于精微地描写自然景物
,“
语语指划如画
,
千载之下
,
读之如置身于其际
”
,
(林云铭
《古文析义 》初编卷五)
,
在艺术表现上
,
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
富有诗一般的韵味和情
趣
。
明代茅坤认为
:“
愚窃谓公与山川两相遭
,
非子厚之 困且久
,
不能以搜岩穴之奇
;
非岩
穴之怪且幽
,
亦无以发子厚 之文
”
(《唐宋八大家文钞
·
柳柳州文钞 》卷七)
。
《新唐书》
本传也说
:“
(柳)既催窜斥
,
地又荒仿
,
因自放山泽间
,
其埋厄感郁
,
一寓诸文
”
。
正是
由于作者在流落南荒的孤苦生活中
,
对 自然美获得了深切的感受
,
从而在山水游记中写出 了充
满个人生活体验和 思想感情
,
反映了个人审美理想的自然美景
,
创造了深邃独特的艺术境界
。
幽清的艺术画面
八记中的景物
,
给人第一个感觉是幽静凄清
。
这里的小石潭
“
水尤清冽
”
,
冉溪沿 岸
“
皆水中幽 丽奇处也
”
,
石 染
“
有泉幽幽然
”
,
“
其流抵大石
,
伏出其下
”
等等
,
再现 出
地处荒服的永州一带山水清寂寥落的自然状态
。
如今
,
这些长期被闲置的山水要迎接的也是
一位
“
官外乎常员
”
(《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 》)的迁客
,
两者会合
,
本身便带一种沦落相
逢的凄凉之 味
。
的确
,
作为
“
闷 即出游
,
(《与李翰林建书》)的柳宗元
,
是怀着解
;闷驱烦的
心情来光顾山水的
,
他的出游租谢灵运
、
欧阳修等达官贵人不同
,
并没有前呼后拥的气势和
排场
,
只是 随便邀上 几个同好
,“
施施而行
”
、
“
漫漫而游
”
(《始得西山宴游记》卜步
履迟缓
,
没有固定目标
,
聊以自慰而已
.
自然界的幽清景色和作者的凄凉心境正相契合
,
反之
,
也只有在 自然幽境中
,
才能唤起人物内心的一丝温馨
。
这是小石潭边 的情景
:
潭中鱼 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日光下彻
,
影布石上
,
怡然 不动
;
椒尔远逝
,
往 来俞忽
,
似与游者相乐
.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幽静至极而产生稚 致
,
清彻见 底而美从中来
,
鱼儿似乎和游人相戏
,
这是多 么闲静
、
细腻而
又亲切的一幅画面啊
。
八记中对幽静意境的创造非常出色
,,它不
仅有正 面描绘
,
而且用侧面
衬托
,
如写洞中情形
:
文化的局限是常有的通病
,
不能苛责
.
相反
,
由于 了玉 玺传》为海内仅有的孤本
,
研究者不
曾加以注意
,
对其艺术成就和在三国故事流传中的贡献的认识尚特进一步开掘
。
我谨以此抛
砖引玉
,
就教于方家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