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但主旨大多表达归隐后恬淡悠闲、潇洒飘逸、自然自在的心境。同时,也
反映出酒在陶渊明的高雅饮法,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陶渊明《读
山海经》 ) 。他此时饮酒已经不像“竹林七贤”那样无度,而是用一种享受
的态度去品酒,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陶渊明《和郭主簿》 ) , “盥濯
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 , “过门更
相呼,有酒斟酌之” (陶渊明《移居》 ) 。这时的饮酒,也不曾有温酒而饮的
痕迹。
唐宋时代,酒就成为一种更为普遍的文学现象了。 “引酒入诗”成了一
种自觉,饮酒既是一种生活现象,也是一种文学现象。饮酒也不只是为了
喝醉,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
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 。北宋朱肱撰有《北山海经》 ,共三卷,上
卷总论撰写《酒经》之缘由和概述前人成果;中卷叙述制曲理论及制曲具
体方法;下卷叙述酿酒工艺,包括一般技术理论和具体制作方法。明代宋
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有《酒母》一章,专论酒母制作的方法和类别等。
大概宋元以前所酿之酒,度数较低,大多数为黄酒、米酒之类,明以后随
着酿酒技术的不断提高,酒的度数也就不断提高了,接近于现在的白酒。
“ ‘烧酒’ 一词出现于唐代, 自唐而后至今一直沿用, 并且均是特指蒸馏酒,
即今天人们习惯所说的‘白酒’ ” (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 ,第 126 页) 。
唐以前制酒大多用酒曲,唐时使用蒸馏造酒法,但并未大量饮用,因而当
时人们所饮之酒度数仍不高。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九“人事一”载:
石曼卿喜豪饮,与布衣刘潜为友。尝通判海州,刘潜来访之,曼卿迎
之于石闼堰,与潜剧饮,中夜酒欲竭,顾船中有醋斗余,乃倾入酒中并饮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