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青州兵是操军中的薄弱环节
,
并不是什
么精锐部分
。
据
《三 国志》卷1 7《于禁传》
记述
:
当操军在宛受到降而复叛的张绣的突
然袭击而致溃败时
,
青州兵乘乱劫人
,
被于
禁加以制止和斥责
,
“青州兵避
走诣太祖 自
诉
”
。
操对于禁的措置甚为赞许
,
但也未惩
治青州兵
。
操对青州兵的放纵行为
,
常加宽
容
。
青州兵并不很忠 于曹魏
,
双方 的关系始
终有一定距离
,
所以等曹操一死
,
青州兵就
以为
“天下
将乱
,
皆鸣鼓擅去
”
@
。
曹王为
帝后
,
对青州兵及与青州兵接近的将领减霸
大见琉远
,
趁东征孙权之际
,
“因霸来朝而
夺其兵
”@
。
至于被操收编的青州兵为数也并
不多
。
当官渡之战时
,
于禁只带领二千人
“守
延津以拒绍
”
。
于禁为操手下五
“
良将
”
之
一
,
所将士卒犹如此 之少
,
青州兵自然不会
甚多
,
假若青州兵多于于禁所部
,
当青州兵在
宛劫人时
,
恐怕于禁就不会那样轻而易举地
“讨之,
数之以罪
”
了@
。
有些同志对青州黄巾军和汝南颖川黄巾
军分不清楚
,
往往把建安元年操兴办屯田前
所得汝颖黄巾军
“资业”
,
说成是从青州黄
巾军手中夺取的
。
实际
,
青州黄巾军在济北
被迫向操投降在初平三年(公元19 2年)十二
月
,
而汝颖黄巾军被操击败在建安元年(19
6
年)二 月
,
前后相差 三年多
。
至建安五年
(2 0。年)官渡之战时
,
汝南黄巾刘辟等
“叛
曹操应袁绍
,
绍遣刘备将兵助 辟
,
郡县多
应之
”
,
说明汝南黄巾军始终不甘心为操
效力
。
从青州黄 巾与汝颖黄巾同操的关 系来
看
,
曹操敢不敢令如此众多而又不易驯服的
黄巾军为他当屯田民
,
也不无疑间
。
至于青
州黄 巾与汝颖黄巾的区别
,
除汝颖黄巾军的
人数大大少于青州黄巾军外
,
汝颖黄巾军是
在家乡被操攻破
,
所以操能得其
“资业”
,
青州黄巾则离开青州外出活动
,
所以既
“军
无轴重
”
,
也无地盘
。
有的同志把
“无瑙重”
的青州黄巾说成了有
“生
产资料
”
;
还说曹
操
“从黄
巾军手里夺取了青州地盘
”
,
因而
其结论是
:“这时的曹操,
已经具备了同他
后来因破汝南
、
颖川黄巾而
‘得贼
资业
,
可
以兴立屯田时一样的前提条件
”
。
从实际情
况看
,
在建安元年以前都不具备令操进行屯
田的环境与条件
。
对此下文当陆续论及
。
有些同志认为在建安元年以前
,
枣抵曾
在东阿县 试行过屯田
,
这个提法也是不符合
史实的
。
据
《武帝纪》建安元年载:
是岁
,
用枣抵
、
抵 浩等议
.
始兴屯田
。
《三国志》卷1 6《任峻传》
:
太祖每征伐
,
峻常居守以给军
。
是时岁饥
旱
,
军食不足
,
羽林监颖川枣抵建置 屯田
,
太
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
,
募百姓屯田于许下
,
得
谷百万解 军国之饶
,
起于枣抵而成于峻
。
由于枣抵对兴办屯田贡献最大
,
他死后
,
曹
操下令嘉奖日
:
故陈留太守枣抵
,
天性忠能
,
始共举义兵
,
周旋征伐
.
后袁绍在冀州
,
亦贪抵
,
欲得之
,
抵深附i毛 于孤
。
使领 东阿令
.
吕布之乱
.
究州
皆叛
,
惟范
、
东阿完在
,
由抵以兵据城之力也
。
后大军粮乏
,
得东阿以继
,
抵之功也
。
及破黄
巾
,
定许
,
得贼资业
,
当兴立屯田
,
时议者皆
言当计牛输谷
.
佃科以定
,
施行后
,
抵白以为
俄牛输谷
,
大收不增谷
,
有水旱灾除
,
大不便
。
反复来说
.
孤犹以为当如故
,
大收不可复改易
。
抵犹执之
,
孤不知所从
,
使与荀令君议之
.
时
故军祭酒侯声云
:
“
科取官牛
,
为官田计
,
如
抵议
,
于官便
,
于客不便
”。
声怀此云云
,
以
疑令君
。
抵犹自信
.
据计划还白
,
执分田之术
。
孤乃然之
,
使为屯田都尉
,
施设田业
。
其时岁
则大收
。
后遂因此大田
,
丰足军用
,
摧灭群逆
,
克定天下
,
以隆王室
。
抵兴其功
.
不幸早没
,
追赠以郡
,
犹未副之
。
今重思之
,
抵宜受封
,
稽留至今
,
孤之过也
。
抵子处中
,
宜加封爵
,
以祀抵为不朽之事
.
此令是有关兴办屯田的第一手材料
,
故全文
摘录
。
史书上不止一次地指明枣抵是正式建
议兴办屯田者
,
而且他也是最早执行屯田事
@@
《三国志》卷1 8《减霸传》注引《魏略》
.
。
《三国志》卷《于禁传》
《通鉴》卷6 3
献帝建安五年
1 7
.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