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二百年
”
,
指 的就是这样一种实际情况
。
但荆州却长期为江左政 权所有
。
这说明在割
据时期
,
荆蜀的分野是很清楚的
,
江左政权
则始终把荆州视 为生命线之所在
,
这也 和西
蜀对汉中的态度一样
,
从历史地理角度看
,
汉中总 与巴蜀联在一 起
。
《太平御览》卷一
六六
《州郡部》十 二引《十道 志》日:
“益
州成都府古梁州巴
、
璞
、
庸
、
蜀之地
,
在秦
为汉中
,
巴
、
蜀三郡地
。
”
又引《续汉书
·
郡 国 志
》曰
:
“益 州部汉中
、
巴
、
广汉
、
蜀
、
键为
、
越诸
、
徉柯
、
益
、
永昌凡九郡
。”
论说
汉中更接近陕西关 中
,
为什么古地理书总是
把汉中与四川 联在 一起?就因为汉中是四川
的北方门户
。
占有四川
,
必保汉中
,
汉中失
守
,
四川就岌岌可危
。正
如杨洪对诸葛亮所说
的
:
“汉 中则益州咽
喉
,
存亡 之机会
。
若无汉
中
,
则无蜀矣
。
此家门之祸 也
”
。
裴
一松
之 也说
:
“蜀
与汉 中
,
其 由(犹
)
唇 齿
也
”
。
所以四川统治者重视汉中的程度远
远超过荆州
,
但荆州对于江 东政权
,
则显得
十分重要
。
明白了上述道 理
,
对 于稳定三 国
鼎立局 势至关重要的荆州与汉 中归属问题
,
也就容易理解了
。
关于荆州对江左政权的重要性
,
东吴君
臣都有十分明确的认识
,
甚至也有染指益州
、
汉中的企图
。
这在上引甘宁
、
鲁肃
、
周瑜
、
陆逊的言论 中
,
都可以得到证 明
。
它与诸葛
亮在
《隆中对》
中所提出的战略方针
,
既是
一致的
,
也是水火不相容 的
。
但是
,
为什么
都想占有荆益的孙刘两家
,
能够避开相争相
斗的矛 盾
,
而建立起联盟的关系 呢?那主要是
为了对抗强大的曹操
。
于是在三国的历史上
就出现了这样的局 面
:
当曹魏对吴
、
蜀的威
胁严重时
,
孙刘就联盟抗曹;
当曹魏的威胁
减弱时
,
孙刘就开展争夺荆州的斗争
,
直到
蜀汉退出荆州之后
,
孙刘联盟才得到巩固
。
孙刘联盟与荆州 之争这对矛盾的解决
,
经历
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
孙刘联盟的起点是赤壁之战
,
而荆州之
争的起点也是赤壁之 战
。
在赤壁战前
,
曹操
率大军进攻荆州
,
时刘表新丧
,
刘珠 不战而
降
,
在此形势下
,
刘备要想以自己的力 量抗
击曹操
,
无 异是以卵击石
。
如果曹操占领荆
州以后
,
乘胜顺流而下
,
水陆并进
,
孙权也
难以招架
。
形势的逼迫
,
就决定了孙刘必须
联合才能抗曹
。
所以当刘备退至夏口
,
走投
无路时
,
诸葛亮就对刘备说
:
“事急矣,
请
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
在 此之前
,
即在曹
操率军南下
,
刘表新死之时
,
鲁肃就建议孙
权联合刘备
,
“同心一 意,
共治曹操
”
,
并主动请命赴荆州刺探军情
,
结果在当阳与
刘备相遇
。
鲁肃当面 劝刘备
,
“今 为君
计
,
莫若遣腹心
,
使自结于东
,
崇连和 之好
,
共
济世业
”
。
在诸葛亮
、
鲁肃的建议 和劝说
下
,
刘备才派诸葛亮赴柴桑见孙权
“
结同盟
誓
”
,
共同抗击曹操
,
于是就发生了赤壁大
战
,
孙 刘联军大获全 胜
,
曹军战船被烧
,
狼
狈北撤
。
曹操 占领荆州
,
征 服江东的战略受
挫
。
以后曹军在东线接连失利
,
定军 山一 战
,
汉中失守
,
这就迫使曹操不 得不放弃短期 内
统一全国的企图
,
而改为发展经济
,
整顿政
治
,
充实实力
,
等待时机
,
徐图进取
。
由此
可见
,
赤壁之战确实是三 国鼎立形成的一个
关键性战役
,
不过
,
三国鼎立的局面并没有
真正形成
,
因为在赤壁之战结束不久
,
孙刘
间的蜜月还没有度完
,
双方就发生了荆州之
争
,
这中间还穿插着一个益州之争 的 小 插
曲
。
前已讲过
,
在赤壁战前
,
孙
、
刘都有 占
有荆益的战略打算
,
所以在赤壁之战刚刚结
束
,
孙权就向刘备提出共同取蜀的间
一题。
《三国志》
卷三 二
《先主传》
注 引《献帝春
秋
》对此有详细 记载
,
摘录 于下
:
《蜀鉴》卷6
.
《三国志》卷4 1《杨洪传》
。
《三国志》卷3 7《法正传》注
。
《三国志》卷3 5《诸葛亮传》
。
《三国志》卷5《鲁肃传》
。
《三国志》卷3《先主传》注引《江表传》
。
4
2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