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旅游 民俗 查看内容

诸葛村大公堂、丞相祠堂楹联简析

2014-10-13 21:34|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2234| 评论: 0

摘要: 在诸葛亮后裔集中聚居地——浙江兰溪市诸葛村拥有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公堂和丞相祠堂。这两处建筑中有许多楹联,有古人撰写的,有近人撰写的,文笔流畅,内容深刻,意味深远。现谨择其要 ...
在诸葛亮后裔集中聚居地——浙江兰溪市诸葛村拥有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公堂和丞相祠堂。这两处建筑中有许多楹联,有古人撰写的,有近人撰写的,文笔流畅,  内容深刻,意味深远。现谨择其要,作一简析。
    一、大公堂对联
    1、溯汉室以来,祀文庙、祀乡贤、祀名宦、祀忠孝义烈,不少传人, 自有史书标姓氏;
    迁两浙而后,历绍兴、历寿昌、历常村、历南塘水阁,于兹启宇,可从谱牒证渊源。   
    这副楹联,系诸葛亮47世裔孙诸葛枚所作。诸葛枚字企美,号笔潮,清咸丰辛酉科拔贡。曾任绍兴府学教授,敕授文林郎。《诸葛氏宗谱》称他“品行端方,一乡称善。”他工诗善书,书法尤佳,名冠江南,  当时八婺两浙,无人能出其右。《宗谱》录存他的诗数首,这副楹联也赫然在卷。  
    上联追溯历史,缅怀诸葛亮后裔中的皎皎者。其内容是说从东汉以来,诸葛亮后裔出了许多品学兼优人物。最好的配享于文庙即孔庙:其次配享于乡贤祠;做官有政绩的,配享于名宦祠;孝于其亲,忠于国家,死于节义的,则配享于忠孝义烈祠。这样的传人,为数不少,而且在史书上都有明确记载。
    下联交待迁徙沿革,赞扬后裔创业精神,概述后裔迁浙以后情况。诸葛亮第十五世孙诸葛涮在五代时由四川成都迁来浙江,初任绍兴县令,绍兴古属浙江东道。后任寿昌县令。寿昌属浙江西道。故下联说:  “迁两浙而后,历绍兴、历寿昌”。至于“历常村、历南塘水阁,于兹启宇,可从谱牒证渊源”,常村属寿昌县辖,涮公来寿昌后居常村。”涮公生一子叫青,青生六子,迁居兰溪砚山下。后繁衍诸葛氏浙江大六支。三子承载公迁至附近的南塘水阁,传至24世万字辈十三学宾公,  由南塘迁至葛塘(今葛塘周边)。其孙宁五公在元代时(公元1280后)由葛塘迁居高隆(今诸葛村),为高隆诸葛祖。这些情况,在《诸葛氏宗谱》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这首对联,既歌颂了诸葛氏先贤,也记载了迁来浙江后由绍兴到高隆经过情况,既有艺术性,又有历史性,使后人读了对联,即知祖先出处,比一味歌颂诸葛亮功德者,似有更高实用价值。
    (二)修建大公堂,国内裔孙完夙愿;
    高悬武侯像,海外游子有光辉。
    这副楹联的作者诸葛志,1921年出生,大学毕业。后旅居加拿大,从事出版业,为海外企业家。他热爱家乡,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诸葛村修建大公堂,雍睦堂时,他共捐助人民币八万元。说明诸葛亮后裔对故里的一往情深。这副楹联是他为修建大公堂撰写的。
    上联的意思是说,国内诸葛亮后裔,很早就想修建大公堂,现在修成了,完成了大家的旧愿。
    下联表达了自己崇敬祖先的心情,说看见大公堂焕然一新,其中高悬着诸葛武侯公遗像,我们旅居于海外的游子也感到脸上有光了。  
    (三)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流风于遗迹,万古清高。
    这副楹联的作者不详。《出师表》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于是后来人说“诸葛一生惟谨慎”,认为诸葛亮不采用魏延之策是过于谨慎,贬低了“谨慎”二字的真义。其实以当时形势而论,蜀国最为弱小,不可以稍有失误。成大事与小心谨慎,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如果不小心谨慎,就会败坏大事。曹操赤壁之战,由于麻痹大意,招致大败,坏了大事。上联深会诸葛亮的心意,所以说:“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其实,诸葛亮一生谨慎,不肯冒险侥幸以求成功,是诸葛亮为人的一个特色,不应看作是他的缺点。
    诸葛亮的第二个特色是“清高”。他一生居官廉洁公正,不聚财,不徇私。死时家中惟有“薄田十五顷,桑树八百株”,别无余财。这种情况,从他在各处留下来的遗迹中可见。故下联说:“仰流风于遗迹,万古清高。”
    (四)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楹联系清人赵藩所作。赵的生平事迹不详。
    要理解上联的意义,首先要理解两个词组:一是“攻心”。攻心二字出于《三国志、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论》,马谡被诸葛亮“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他认为打仗最重要的是瓦解敌人斗志,收服敌人之心。其意思和《孙子》“上兵谋……下政攻城”相近。这个战略为诸葛亮所赞赏。二是“反侧”。反侧在这里是不正直、不顺从。《诗、小雅、何人斯》:“作此好歌,以极反侧。”意思是作此歌以穷极其反侧不正之情。《苟子、王制》:“道逃反侧之民。”杨注:“反侧,不安之民也。”故反侧是指一些不安分守法之人。懂得这两个词组,上联便好解了。意思是说,如果打仗的人,能使对方知道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及,使他不战或不敢战,心悦诚服,那么以后就不致再谋反叛乱。如诸葛亮抓了孟获不杀,而七擒七纵之,使孟获知道自己远非诸葛亮对手,而感谢其不杀之恩,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消除了他的反侧谋叛之心。以后诸葛亮对南方少数民族又施行了一系列宽大扶助政策,得到他们爱戴,不但不反,反而协助诸葛亮北伐。这个策略高出前人许多。反观曹操对地方少数民族惟事武力镇压,屡服屡叛,始终不得安宁,相去很远。由此可见诸葛亮及后来一些采取攻心战略的人,并不是一些喜欢打仗的人,而是想以战止战,止戈为武,思想高尚的人。
    至于下联,实际是驳斥一些人认为诸葛亮是法家的偏面说法。法家主张以严治国,认为“铬金百镒,盗跖不掇”,和儒家不同。儒家治国主张“刑罚世轻世重”,“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刑罚宽严,要根据时代和国情作辩证调节。诸葛亮所以以严治蜀,正如他回答李严所说:“刘璋国弱,自刘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百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十人士,专相自恣,君臣之道,渐以浚替”。可见诸葛亮用重典治蜀,因为前代太宽,故他遵循儒家“世轻世重、宽猛相济”的原则,决不是像法家一味用严。如果不审察时势,而一味用严或用宽,都会带来严重后果,都是错误的。所以赵藩警告后人,不能盲目学诸葛亮而一味用严,也不能盲目反对诸葛亮一味用宽,而应当审察当时形势,深思熟虑,然后决定用严还是用宽。
    这副对联,既赞扬了诸葛亮用攻心战略的正确性,同时也歌颂了他严以治蜀政策的正确性,最后告诫后人不能盲目一味用严或用宽,应当根据当时形势来决定。这是非常正确的。
    (四)仍兴公承宏志,创宏图,毕路蓝缕,千秋伟绩;
    诸葛氏暨百姓,振百业,锦山绣水,万世鸿基。
    这是诸葛村委会组织撰写的一副对联,主要表明后裔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信心和决心。
    上面说过,元代中期,宁五大狮公迁来诸葛村,他应是开辟高隆的始祖。他的父亲是兴三公,祖父是仍十九梦漕公。这里把开辟高隆诸葛村之功推本于大狮公之父祖仍十九公和兴三公,所以上联说仍兴公承前代宏志,开创宏大规划,对诸葛村来说,是有千年伟大功绩的。
    上联是论祖先创业艰难,下联是论诸葛氏和当地人更继承时代入业绩,加以发扬光人,振兴百业,在此锦山绣水之中,为子孙后代开创万世宏大基础。“鸿”与“洪”、“宏”并通,作“鸿”是为了避免与上联“宏”字重复。
    (五)沧海正横流,筹笔敢忘天下计;
    云霄一羽毛,耕桑长见古人心。
    这副楹联的作者不详。上联“沧海横流”是拿大海波涛汹涌比喻天下大乱。天下大乱,一个有才德的人应当义不容辞起来挽救,不能坐视不管,故说“筹笔敢忘天下计。”筹是古代计算器,筹、笔都是军中大将所常用的东西。
    下联“云霄一羽毛”句出于杜甫《咏怀古迹》诗中:“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是说诸葛亮才高一世,是王者之佐,辅佐三分的蜀国,未免委屈了他,  因此他在蜀国的政绩,只不过施展了他很小的部分,如万古天空中的一根羽毛。上联说志士仁人虽然时刻不忘挽救天下,但决不肯随波逐流,趋炎附势,以求显贵,如果不得信任他言听计从之人,他宁愿老死于“耕桑”之中,独善其身,不出山做官。故下面说:“耕桑长见古人心”挽救天下和独善其身,二者也是相辅相成,辩证的对立统一。这首对联道出了诸葛亮为人处世的内心真际。
    (六)大业定三分,伊吕洵堪称伯仲;
    奇才真十倍,萧曹未许比经纶。
    这副楹联原悬挂在定军山诸葛亮庙中。联上写明“光绪寅仲冬,长安信士潘矩墉题。”潘的生平事迹不详。
    上联中“伊吕询堪称伯仲”也出于杜甫《咏怀古迹》诗中“伯仲之间见伊吕”句。全句是说诸葛亮出山时,曹操已经占领中原,孙权据有江东,而刘备正当兵败流亡之时。诸葛亮为他献谋画策,东征西战,终于完成了和曹孙鼎足三分的第一步计划,这是很不容易的。他的才能真如杜甫所说的,可与伊尹和吕尚相匹配。伊尹辅佐汤王,吕尚辅佐文王,成帝王之业。诸葛亮虽然没有兴复汉宝,这是由于所遭之时,所遇之人,与前代有难易不同之故。
    下联“奇才十倍”,是司马懿和刘备称赞诸葛亮的话。司马懿看了诸葛亮扎营之地后说:“天下之奇才也”。刘备临终时托孤说:“君才十倍曹丕”。联中融合了这两句话。下面“萧曹未许比经纶”也用杜诗,“指挥若定失萧曹”句。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称诸葛亮是“管萧之亚匹也。”把他比作管仲、萧何、曹参辈,而杜诗却否定了他的话,认为萧曹辈不能和他相并而论。联中赞同杜诗看法,故引司马懿刘备的话,来证明杜诗的正确性。
    (七)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    
    这副楹联作者不详。此联既歌颂了诸葛亮辅佐蜀汉之忠诚,又歌颂了他威德兼施以成崇高业绩。
    上联是说从两篇《山师表》和一篇《隆中对》中,可以看出诸葛亮鞠躬尽瘁辅佐蜀汉,以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忠贞不二之心。
    下联是说诸葛亮辅佐蜀汉,既完成了鼎足三分之计划,又进一步北伐中原,因而六出祁山,虽然功败垂成,但他威足以使司马懿畏蜀如虎,德足以使西蜀及南方少数民族感戴,没世不忘。这些都足以垂千古而不朽。
    二、丞相祠堂对联
    (一)、薄田十五顷,桑树八百株,完其澹泊,永垂万代清廉典范;雄文廿四篇,珠玑数万字,教我子孙,宜享万年俎豆馨香。
    这首对联是刚刚去世的诸葛亮后裔诸葛城所作。他长于古文诗词,生前为修葺诸葛大公堂、重修诸葛村宗谱、研究诸葛村及其后裔作了不少贡献。
    上联歌颂了诸葛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薄田十五顷(百亩为顷),桑树八百株出于诸葛亮临终上刘禅奏章。全句是说这种清廉高尚品德,足以永为后代人的模范。
    下联说诸葛亮死后流传下来二十四篇好文章,合计数万字,字字如珠如玑,是极其宝贵的。它教育着我们后代子孙为人处世之方,修齐治平,及用兵之道,应该享受子孙万代俎豆馨香的祭祀。
    (二)砚山西峙,淀水东流,人杰地灵,丞相子孙多俊彦;
    岐黄术精,濒湖学博,世医代药,高隆声誉满寰区。
    这首对联是笔者所作。主要是歌颂了诸葛亮后裔贤能辈出,博学多才,及以医药传家,名满天下的情况。
    上联是说诸葛亮后裔迁居诸葛村以来,贤能辈出。据《宗谱》载,明清两代诸葛村及附近后裔,中进士者有十二人,诗词文学多有可观。其中如诸葛鲸,与当时文学名家文征明等互相酬唱友善;从事政治活动的,如诸葛伯衡、诸葛岘等,皆清廉正直,功在国家及当时人民。及至近代,文人学士,工程师、大学教授,更多至一百三四十人。所以上联说,砚山居于西面,兰溪(溅水)居于东面,人杰由于地灵,故丞相子孙多俊才彦士。  
    下联说的是医药传家,名满天下。高隆诸葛村在明清两代,是以中医中药为经济支柱的。村中从事中医药的人员, 占当时男性村民半数以上,中医中药成为该村传统职业。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到晚清同光年间,是诸葛村中医中药业的鼎盛时期,在省内省外,开设中药行店,多达200多家,而从事中医的,也人才辈出。高隆诸葛村的声名,也就传遍全国。放下联说:“岐黄术精,濒湖学博。”岐黄之术指中医,濒湖之学指中药。濒湖是李时珍之号,这里指代从事中药研究的人。
    (三)万里春风,吹来丞相祠堂,重生光彩
    千秋祖德,激励高隆儿女,奋起腾飞。
    这也是笔者所作的一首对联。总的是歌颂改革开放后,古代文物重新获得重视和修复。古代优秀文化优秀人才,不再完全贬作封建主义人物而成为古为今用的学习楷模。
    上联是说改革春风吹来,使丞相祠堂重焕光彩。丞相祠堂是诸葛村族人的总祠,规模宏大,蔚为壮观。解放后改作粮站,后又改为酱坊。文革期间,  中庭的精美雕刻用泥土糊掉,得免破坏。改革开放后,这一历史瑰宝得以挖掘,丞相祠堂重归诸葛村,经维修焕然一新。
    下联是说诸葛亮成为后人学习榜样,高隆儿女,更应遵循祖训,奋起腾飞。文革期间,一切古代好人好事,优秀文化,  一律作为封建主义看待,一起打倒。改革开放后,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分别对待。诸葛亮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学习他博学多才,忠贞不二、清廉公正的品德。这些都可以激励后人,尤其是高隆儿女,弘扬祖德,奋起腾飞,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4-3-29 14:38 , Processed in 0.11976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