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原创 谈史 查看内容

猛虎不怯敌,烈士无虚言——以虎为尊的三国乱世

2022-3-4 13:30|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2626| 评论: 0|原作者: 周渝|来自: 扬子晚报

摘要: 今年是虎年。虎,百兽之君,丛林之王。在民间,虎常以凶兽面貌出现,让百姓谈虎色变。但在金戈铁马的沙场上,虎则是威武与勇猛之象征,瑞兽属性远高于其凶兽属性,无论是一名统帅还是一支部队,无不以被称作猛虎为荣 ...

今年是虎年。虎,百兽之君,丛林之王。在民间,虎常以凶兽面貌出现,让百姓谈虎色变。但在金戈铁马的沙场上,虎则是威武与勇猛之象征,瑞兽属性远高于其凶兽属性,无论是一名统帅还是一支部队,无不以被称作猛虎为荣。早在先秦时代,虎就与军队牢牢绑定。战争史上,虎成了千年不易的军武图腾,不仅贯穿古今,且纵横四海,尤其在中国人熟悉的汉末三国时代,以虎为尊的军事文化更是无处不在。

三城护军虎符(三国时期)

禁军之虎:从虎侯到车下虎士

汉末三国时期的军队代号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曹魏阵营的虎豹骑,还是东吴阵营的车下虎士,无不以虎为名。当然,“虎军”并非自汉末三国时代才出现,更确切地说,当时的崇虎文化基本继承了汉代,例如汉朝著名的禁军“虎贲”。

长期以来,“虎贲”成为勇士之代称。而这个词最早之源头可追溯到武王伐纣时期,《尚书·牧誓》的首句即“武王戎车三百两(辆),虎贲三百人,与商战于牧野,作《牧誓》。”虎贲之“贲”即奔,取奔跑之意。或许某一位有才的古人看见战场上精锐勇士作战时的狠劲,想到老虎奔跑猎食时快、狠、准,遂有生动的“虎奔”一词。

古时帝王以真龙自居,所谓龙飞于天、虎行于地,作为一国之君,自然希望百兽之君老虎能为自己所用,自先秦时代起,天子之寝门皆绘有虎,故而称之为“虎门”。作为守护天子的部队,当然要以虎为名,“虎贲”一词也从一个比喻升格为国家正式的职位名。在《周礼·夏官·虎贲氏》中就有“虎贲氏”一职,而虎贲氏之下又有虎士,这些精锐官兵在先秦时负责君王出入护卫,担任着禁卫军的职责。

“虎贲氏”这个职名一度中断,西汉开国后设置禁卫军名为“期门郎”,这如同看门人一样的名字就算在今天看来也平淡无味,尚武的汉朝人可能也会这么想,所以到了西汉平帝时期就弃用了,将之正式更名为“虎贲郎”,同时设置虎贲中郎将,相当于禁军司令,统领虎贲禁兵。虎贲中郎将以下,依次有左仆射、右仆射、左陛长、右陛长、虎贲中郎、虎贲侍将、虎贲郎中、节从虎贲。这支虎贲军的职责就是保护皇帝的安全。

这种以虎士守卫主君的待遇并非只有帝王才能享受。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横空出世的一方军阀曹操也对虎情有独钟。守护在曹操身边的这只猛虎,熟知三国故事的人们一定不会陌生——“虎痴”许褚。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许褚与马超大战三百回合的那场决战写得酣畅淋漓。这虽是小说家的杜撰,但正史中,作为曹操的护卫,许褚的确多次救主于危难之中,其勇猛比之演义有过之而无不及。

早年的许褚为一方豪帅,刚投奔曹操时就被曹操比作汉初猛将樊哙,不久就拜为都尉,担任警卫工作。许褚身上,非常能体现曹营中以虎为尊的现象,作为禁军统领的许褚守卫在曹操身边如同一只镇宅猛虎,官渡之战期间徐他一行人图谋刺曹,被许褚识破,当场击杀;后来许褚又在邺城之战中立功,于建安九年(204)被曹操赐爵关内侯。但当时人们并不这么称呼他,而是根据其凶悍勇猛的特点,给了他一个更响亮的称呼——虎侯。

“虎侯”许褚声名远播,其麾下的禁军士兵皆称“虎士”。一次马超与曹操谈判,马超见曹操身边人少,意图对其不利,但唯独忌惮许褚,便问曹操:“公有虎侯安在?”曹操手指身边膀大腰圆的许褚,马超果然没敢下手。从这方面看,许褚的确起到了护主驱邪保平安的作用,担得起“虎侯”之名。

当然,虎士并非曹操一家独有,东吴的孙权在成为帝王之前,也早有了属于自己的“车下虎士”。《三国志·吴书·甘宁传》讲到建安二十年(215),孙权亲征攻打合肥时遇到瘟疫,军旅皆退出疫区,“唯车下虎士千余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看来“车下虎士”应该属于君主的亲军。

为何无论是皇帝,还是一方诸侯,都喜欢将守卫自己的禁军以“虎”指称?这与先秦以来,贵族对于虎图腾的崇拜息息相关。古代社会,人们对老虎的定义向来两极分化,一方面虎患的危害让它们成为凶兽,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虎极具阳刚之气,将其视为阳兽,有驱邪镇鬼之用。具有一定权势地位的贵族大多是后者的推崇者,这些人生活环境与平民百姓不同,不需要面对山林猛虎的威胁,对虎患不但无法感同身受,反倒容易生出一种慕强心理,将其视为保护神般的吉兽。在汉代贵族墓葬的画砖中,有大量虎形图、虎俑,大概也有用猛虎为自己守卫陵墓之意。汉代帝王以“虎贲”之名授予禁军,曹操等诸侯也乐于将自己的贴身保镖叫“虎侯”,大抵都出于这样的心理。

“虎步司马”铜印(三国时期)

战场上的虎部队

越是乱世,掌兵者对虎图腾就越崇拜。三国群雄中,还是以曹操最为典型,这位身处乱世的奸雄,不仅需要有虎侯、虎士贴身护卫,更需要有一支如虎豹一般迅速、敏捷、凶悍的部队为其披荆斩棘,平定天下。于是,曹操麾下诞生了一支以虎为名的精锐——虎豹骑。

在以虎为尊的曹操帐下,这支部队能否承担得起虎豹之名呢?据《三国志·魏书》载,“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言简意赅地说明了这支部队是百里挑一的精英,类似于现代意义上的特种部队。短短三年间它就创造了一系列辉煌战果:建安十年(205),南皮之战阵斩袁谭;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擒获蹹顿;建安十三年(208),奔袭长坂,大破刘备;建安十六年(211)平定西凉,曹操“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最终大破马超。从这几个战例,也可以看出虎豹骑擅长于斩首行动、千里奔袭、突击破阵等突袭作战行动,也非常符合虎、豹捕食的特征,一旦确定目标立马凶猛异常且迅速果断地捕杀猎物,绝无半点拖沓。

两汉时期,朝廷授予武将的称号中也能见到虎。在西晋之前,鹰和虎是仅有的入选将军称谓的动物,即鹰扬将军和虎威将军。汉末三国时期,虎威将军主要见于曹魏政权与孙吴政权,曹魏阵营有于禁,东吴有吕蒙和丁奉,皆为当世名将。蜀汉阵营虽没有授过此职,但赵云在军中也曾被称为“虎威将军”,不过这里的“虎威”不是指职衔名称,而是赞誉其骁勇善战,虎胆虎威。

说蜀汉无“虎”,也许有人会问“五虎上将”不是虎吗?遗憾的是,这个家喻户晓称谓并不见于正史。不过在汉末三国时期,将作战勇猛的将领称为“虎将”“虎臣”倒是十分常见。“虎将”之典最早出自新莽时期,王莽“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曰“九虎”,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已成为勇将通称,关羽和张飞就被周瑜称之为“虎熊之将”。至于“虎臣”,源头更早,在《诗经·鲁颂·泮水》中就有“矫矫虎臣,在泮献馘”之句,后来虎臣与虎将之意基本能画等号,陈寿在《三国志》中将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等12人合为一卷作传,赞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可见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将臣而言,以虎喻之绝对是一种赞誉。

曹操墓中发现的圭形石牌

以搏虎为荣耀的时代

从汉代至三国时期,还流行着另一种虎文化——搏虎。先秦经典《孟子》中就有“冯妇搏虎”的典故。在汉代尚武精神影响下的校猎活动兴起后,猎杀百兽之王老虎必然会成为一名武将的光荣战绩而载入史册。

在《三国志》中,曹真、曹丕、夏侯称、孙礼、孙权这几位将领都有搏虎的事迹。他们搏虎手段各有不同。曹丕是带着军队一顿群殴猎杀了老虎,孙礼则是下马拔剑要和老虎决斗却没有交上手,这两位可以忽略不计。值得一提的是曹真和夏侯称,曹真在狩猎时“为虎所逐,顾射虎,应声而倒”;夏侯称与父亲夏侯渊一起行猎于田间,“见奔虎,驱马逐之,禁之不可,一箭而倒”,这种远程射虎,往往需要一箭命中要害,从文献记载中脑补画面,两位武将马上射虎也是英姿飒爽。

正史中搏虎过程最精彩的三国英雄当属孙权。建安二十三年(218)十月,孙权骑马经过庱亭一地时遇虎,他本想来个酷炫射虎,没想到老虎敏捷度实在太高,直接扑上来咬伤了他的马,危急时刻,孙权将双戟投掷而去,竟精准命中,近侍张世趁机以一柄长戈猛击老虎,最后成功将其擒获。数百年后苏东坡还在词中称赞“亲射虎,看孙郎”。可能是有了这次辉煌的搏虎战绩,孙权对于“虎”字情有独钟,大女儿孙鲁班,表字大虎;小女儿孙鲁育,表字小虎。不承想后来吴宫的政治斗争中,二虎自相残杀,小虎最终死于大虎之手。

以汉末三国史为骨创作的小说《三国演义》中,没有收录正史中的曹真、孙权、夏侯称等人的射虎故事,反倒虚构了一段典韦逐虎过涧的情节,主要作用也是为了衬托典韦之勇猛。

相比孙权、曹真,反而是拥有虎侯、虎军的魏王曹操没有任何搏虎、射虎之记录。但在高陵曹操墓出土的50多块石牌中,人们却发现了“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等7块引人注目的兵器石牌。这7块石牌除了都有“魏武王常所用”的铭文和各种兵器名之外,都用了同一个形容词——挌虎。“挌”同格,有打斗、击杀之意。但如果曹操真的使用这些兵器击杀过老虎,史籍中绝不可能一字不提,再参照《魏书》《太平御览》等文献中出现的“挌虎车”等名称,可知石牌上的“挌虎”二字应为汉末至魏晋时期的流行词,至于为什么是“挌虎”,最可能的情况就是当时搏虎文化盛行,出现了带有威慑、威武含义的引申义,而且多用于武器、战车等与军事相关的器物。

从虎军、虎士、虎侯、虎将、虎臣到射虎、搏虎、挌虎,汉末三国时代的虎文化无处不在。的确,越是乱世,老虎这种阳刚猛兽就越受群雄的青睐,若天下为鹿,逐鹿中原的军阀们又何尝不是一群猎食的猛虎?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4-4-19 10:27 , Processed in 0.11524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