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文化 戏曲 查看内容

《三国演义》与戏曲

2014-10-5 22:08|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2712| 评论: 0|原作者: 沈伯俊

摘要: 我国戏曲界一直有着这样一句老话:「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是三国。」确实,《三国演义》同我国戏曲发展的关系是源远流长,互相促进,十分密切的。  我国戏曲从萌芽到成熟,始终把三国故事当作重要的题材来源。 ...
我国戏曲界一直有着这样一句老话:「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是三国。」确实,《三国演义》同我国戏曲发展的关系是源远流长,互相促进,十分密切的。
  我国戏曲从萌芽到成熟,始终把三国故事当作重要的题材来源。据元末陶宗仪《辍耕录》记载,金代院本中已有三国戏《赤壁鏖兵》、《刺董卓》、《蔡伯喈》、《襄阳会》、《大刘备》、《骂吕布》等几种。显然这还不是金代三国戏的全部。元代是杂剧的繁荣时期,据《录鬼簿》、《录鬼簿续编》、《涵虚子》、《太和正音谱》、《元曲选》、《元曲选外编》等书记载,在现存的七百多种元杂剧剧目中,三国题材的剧目就有五十多种,其中,以诸葛亮、关羽、张飞、刘备等蜀汉方面的英雄人物为主角的有三十多种。在宋元南戏中,三国戏也不少,今天知道名目的就有十几种,如《周小郎月夜戏小乔》、《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貂蝉女》、《刘先主跳檀溪》等。
  分析这些剧目,可以看到,它们的基本思想倾向都是拥刘汉而贬孙、曹,歌颂刘备的宽厚仁德和深得民心,赞扬刘备集团的文臣武将的机智和武勇。在艺术上,则已不拘泥于史实,较多民间传说和剧作家虚构的成分;就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和情节的丰富性而言,比当时流行在民间的话本《三国志平话》还更为成熟。这些戏曲在舞台上反复搬演,在人民中广泛流传。进一步扩大了三国故事的影响。同时,对于后来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拥刘反曹倾向的形成,以及书中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无疑起了很大的作用。
  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正是广泛吸取了各方面包括一大批「三国戏」的艺术营养,经过巨大的艺术再创造,建造起《三国演义》这样一座雄伟壮丽的艺术殿堂,其成就,又远远超过了《三国志平话》和金、元三国戏,并反过来推动「三国戏」的进一步发展。明清传奇、杂剧中都有不少三国戏,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根据《三国演义》编写的。清代康、雍、干时期,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被称为「花部」的地方戏曲大量搬演《演义》的情节。如干隆年间的著名徽班春台班,演出的三国戏就将近四十种,包括《温明园》、《濮阳城》、《长阪坡》、《群英会》、《天水关》、《骂王朗》、《失街亭》等。
  到了近代,京剧和各种地方剧纷纷定型,各擅其长,而它们的剧目中都有大量的三国戏。据初步统计,京剧中的三国戏至少在一百五十出以上,使《三国演义》的大部分情节都在戏曲舞台上得到了生动的再现。当然,京剧艺术家们决不满足于机械地照搬《三国演义》,而是充分发挥戏曲的特长,提炼渲染,为这些情节增添了更多的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气息,增添了细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许多京剧艺术家都因演出三国戏成功而获得崇高的声誉,如程长庚、卢胜奎、徐小香 、杨月楼、贵润甫、钱宝峰就分别获得「活鲁肃」、「活孔明」、「活周瑜」、「活赵云」、「活曹操」、「活张飞」的美称。
  同样,川剧中的三国戏也十分丰富,据初步统计,总数大约也有一百五十出之多,这是其它题材的剧目所难于比拟的。这些剧目,一半以上和京剧或其它地方剧种相同,这不仅由于它们都本于《三国演义》,而且是各个剧种彼此借鉴,互相吸收的一个明证﹔同时,也有许多剧目显然是川剧艺术家们独力创作的,是川剧独有的。即使是那些与其它剧种同名的三国戏,在表演程序、艺术风格等方面,也都有着浓郁的「川味」。长期以来,「三国戏」一直是川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四川广大群众的喜爱。
  戏曲促成了《三国演义》的产生,《三国演义》又推动了戏曲的发展。几百年来,《三国演义》和三国戏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家喻户晓,历久不衰。它们犹如璀璨的艺术明珠,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大放光彩,对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4-4-24 09:47 , Processed in 0.0980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