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原创 名家 查看内容

《三国志大全》中的关羽形象

2015-10-23 19:29|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1609| 评论: 0|原作者: (日) 伊藤晋太郎

摘要: 〔摘要〕 西班牙埃斯科里亚尔的圣·劳伦佐皇家图书馆藏有一部明刊戏曲、散曲选集《风月锦囊》。它所收的《三国志大全》是现存最早的把先行元明戏曲中关羽故事串联在一起的戏曲作品。本文首次专门分析《大全》中每一 ...

〔摘要〕 西班牙埃斯科里亚尔的圣·劳伦佐皇家图书馆藏有一部明刊戏曲、散曲选集《风月锦囊》。它所收的《三国志大全》是现存最早的把先行元明戏曲中关羽故事串联在一起的戏曲作品。本文首次专门分析《大全》中每一个关羽上场的选段,来探讨《大全》中关羽形象的特点。文章指出:《大全》中的关羽形象反映着宋元以来民众不断孕育并发展的英雄形象。通过《大全》,我们可知民众心目中的、比较完整的关羽舞台形象,以及不见于《三国演义》的、与《三国演义》有所不同的民间关羽形象。这就是《大全》中关羽形象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 《风月锦囊》;《三国志大全》;关羽;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02)03-0074-05
 
《三国志大全》(以下简称《大全》)是一部明刊戏曲、杂曲选集《风月锦囊》[1]所收的三国戏作品。《风月锦囊》四十一卷,为江西抚州人徐文昭编辑,嘉靖三十二年(1553)詹氏进贤堂重刊的现存最早中国戏曲选本。其出版不久,一个葡萄牙传教士把包括《风月锦囊》的一批中国图书送到西班牙埃斯科里亚尔的圣·劳伦佐皇家图书馆。直到现在,《风月锦囊》仍藏于该图书馆。它被重新发现后,学术界为之瞩目,因为它是文学、语言学、民俗学及文献学等各方面的重要资料。
《大全》是第一次被发现的自称为“词话”的戏曲作品[2],并且是现存最早的把各种三国故事串联在一起的戏曲作品(三国连台本戏)。曲调方面,它杂用北曲和南曲的曲牌。内容方面,它是拼凑既成的元明杂剧、南戏后,按照三国故事的顺序来组成的。《大全》保存着很多与其他三国作品(戏曲、平话、小说等)所见不同的故事内容。所以,研究《大全》对弄清三国故事的传播和演变过程很有价值。
《大全》的内容虽然包括自“桃园结义”至“单刀会”的三国故事,但其实是以与关羽有关的故事为中心,故可谓这本戏曲的主角是关羽。因此,也可以说《大全》是第一部把先行元明戏曲中的关羽故事联在一起的戏曲作品,是第一部有比较完整的关羽舞台形象的戏曲作品。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大全》中每一个关羽上场的选段,来弄清《大全》中关羽形象的特点。

《大全》是一部先行三国戏的节选连缀本,可以说剧中各个段落都有出处。在此,参照上田望《明代通俗文艺中的三国故事――以〈风月锦囊〉所选〈精选续编赛全家锦三国志大全〉为线索》[1]、孙崇涛《风月锦囊考释》[2]、孙崇涛等《风月锦囊笺校》[3]以及陈翔华《三国故事剧考略》[4],介绍《大全》中关羽上场的选段与其他三国戏作品的关系。
(一) 桃园结义 《大全》中“桃园结义”情节共有四段。目前未见与这四段有瓜葛的戏曲及其选段。《风月锦囊》卷首总目将《大全》称为《三国志桃园记》,而明代曲选集《群音类选》官腔类卷十二收录《桃园记》,但《群音类选·桃园记》中却没有“桃园结义”选段。故《大全》本“桃园结义”可算是孤本。以“桃园结义”为题材的元明戏曲作品还有脉望馆抄校本《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杂剧。但此剧文字与《大全》相差很多。
(二) 三兄弟嗟叹 一段。目前未见以这个情节为题材的元明戏曲作品。但《三国志平话》和《三国演义》中有类似的情节。
(三) 斩貂蝉 两段。有这个情节是《大全》的特征之一。杂剧《关大王月下斩貂蝉》已佚。故《大全》是了解“斩貂蝉”全部剧情的可贵线索之一。《群音类选·桃园记》中也有《关斩貂蝉》十三曲。其中,四曲的文字较接近于《大全》。二者可能有继承关系。
(四) 秉烛达旦 一段。这个情节见于明无名氏撰《古城记》第十六出《秉烛》、明代曲选集《词林一枝》卷二所选《古城记·关云长秉烛待旦》、《群音类选·桃园记》。其中,《古城记·秉烛》和《词林一枝》本的相应部分,虽然曲牌不同,但是文字很接近于《大全》。因此,它们可能有继承关系。
(五) 独行千里 一段,但后面原缺。以“独行千里”为题材的元明戏曲作品有脉望馆抄校本《关云长千里独行》、明朱有燉《关云长义勇辞金》、明无名氏撰《古城记》,《雍熙乐府》第五册、《群音类选·桃园记》、《玉谷新簧》第二卷、《歌林拾翠》二集、《尧天乐》第二卷、《时调青昆》第四卷、《昆弋雅调》月集等明清曲选集也收录“独行千里”故事作品。其中,《雍熙乐府》本可能出于《大全》或类似《大全》的作品。其他作品都与《大全》无瓜葛。值得注意的是《古城记》的成立可能比其他作品晚一点。
(六) 单刀会 一段。《大全》中的“单刀会”情节出于元关汉卿《关大王单刀会》杂剧第四折。但是杂剧《单刀会》的版本有多种,目前难以确定《大全》依据哪个版本。

下面,分析《大全》中每个关羽上场选段的关羽描写,来探讨其中关羽形象的特点。把《大全》的关羽描写与有关的三国戏作品以及《三国志平话》(以下简称《平话》)、《三国演义》(以下简称《演义》)比较是分析手段之一。进行比较时,为了突出《大全》本的特点,使用的戏曲作品只限与《大全》无瓜葛的。另外,在此使用的《演义》版本是现存最早的嘉靖元年(1522)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元年本)[3]。
(一) 桃园结义 《大全》不愧别题为《三国志桃园记》,它的“桃园结义”情节比较完整。四段中,关羽在第二段上台,表述离乡后的辛苦,并抒发必定出人头地的决心,可见他素有大志。第三段写刘、关、张的邂逅。首先关羽与张飞相识,然后当二人在酒店喝酒的时候,与刘备相识,他们意气相投。这一段的剧情酷似《平话》。第四段写刘、关、张“共诣丘山”,“桃园结义”(均是插图标目)[5]。在《平话》、《演义》里,“桃园”在张飞家之后。而脉望馆抄校本《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杂剧中,“桃园”在城外。《大全》的“桃园”所在地与《桃园结义》杂剧一致。在这里,刘、关、张表现结拜的喜悦,并发誓“从令,兄弟相保取,确守誓盟,坚同金石”[6]。虽然《大全》的主角算是关羽,但这四段的主题是对“桃园结义”的称赞,主角是刘、关、张三兄弟,所以突出关羽一个人形象的作用不大。可是,“桃园结义”是关羽忠义的大前提。为了突出关羽的忠义,这个情节占重要的地位。
与其他作品比较起来,《大全》的第三段酷似《平话》,第四段跟《桃园结义》杂剧有共同之处。《大全》中的“桃园结义”情节好像受到《平话》、《桃园结义》杂剧的影响。不过,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大全》没有交待关羽离乡的原因。他离乡的事见于《三国志·关羽传》:“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亡命的原因不见于史书。《桃园结义》杂剧、《平话》以及《演义》都说明他因杀掉坏人而亡命。或许《风月锦囊》编者使用的底本原来有台词,台词中说明关羽怎么离乡,而编者不采;或许因为当时的观众及读者都熟悉关羽离乡的经过,所以《大全》不写。不管怎样,对《大全》本身来说,不写关羽离乡的原因不利于塑造其崇高形象,因为其他作品所描述的他亡命过程代表他的正义感很强。
(二) 三兄弟嗟叹 如上所述,目前只在《平话》和《演义》里面有类似的场面。《平话》、《演义》都描述破黄巾后,刘、关、张没有得到赏赐,未能拜官,刘备郁郁不乐。《大全》中的“三兄弟嗟叹”情节也描写此事。在《大全》里关羽和张飞安慰嗟叹自己命运不济的刘备,他们的话带有道家的口气。但这个选段只是过渡情节而已,关羽没有特别的行为。因此,可以说这个选段没有注重突出关羽形象。
(三) 斩貂蝉 “斩貂蝉”情节代表关羽不好女色,不为女色所惑的端正品行。两段中,第一段抒写貂蝉想方设法向关羽献殷勤的心情,一边说明她没有操守,一边以此为她被关羽斩杀的伏笔。第二段,首先描写关羽夜读《春秋》,把貂蝉和“红颜祸水”思想结合起来;然后他责备貂蝉,下决心剑斩貂蝉。虽然这个选段的描写在现代人看来非常残酷,不过这里强调的是关羽的高洁人品,并称为“四海扬扬名誉传”[7]。
关于出现“斩貂蝉”故事的原因,上田望先生认为“这个残酷的故事,与普遍流行于武装集团的视女性为‘祸水’的思想很有关系”[8](按:“武装集团”指军队、秘密结社、强人团等)。
(四) 秉烛达旦 除了《大全》以外,有这个情节的元明时期作品如上所述。其中,《群音类选》本的文字与《大全》本不一样。《平话》没有这个情节。就《演义》而言,明代版本(当然包括嘉靖元年本)都没有这个情节。清代毛本才把“秉烛达旦”插入正文里。
“秉烛达旦”情节描写关羽向曹操投降后,曹操欲乱君臣之礼,使关羽和二夫人共处一室,而关羽秉烛立于户外待旦。把《大全》与《群音类选》比较起来,虽然二者都以关羽秉烛达旦为忠义行为,但是各本选段的关羽描写有差异。《群音类选》本中,关羽一边想念刘备,一边怜悯与刘备分离的夫人,如:“我也不知消息,教我去也无门。若还打听行藏,万里程途必去寻”;“夫妇东西如乱尘,泪双倾。怎得骨肉相亲,不知何年完聚。”[9]《大全》虽然也写关羽对刘备的想念,但更强调的是关羽的赤胆忠心及不近女色的高洁。在这个选段的开头,他抒发不屈不挠的精神:“试看我凛凛刚(通“钢”)刀扶社稷,明晃晃银烛照赤胆忠肝。他有鲁男子雅操,我有柳下惠同班。”夫人也称赞他:“叔叔立国忠良,青史标名姓。”[10]《大全》本的关羽不是像《群音类选》本那样温柔的,而是很严格的道德化身,又是有刚毅骨气的英雄。
(五) 独行千里 如上所述,《大全》的“独行千里”情节后面原缺。现存的这个选段只有“霸陵桥”场面与辞曹之后的心理描写及风景描写。在这个情节里,关羽先自负在霸陵桥将刀挑袍来吓倒曹操一事,然后抒发不怕强暴曹军的气概,以及不管有什么困难也必会刘备的坚定决心。由此让读者或观众感到他是一名武艺超群、坚强不屈、所向无敌的英雄,并且是决不忘刘备恩情的忠义之士。
脉望馆抄校本《关云长千里独行》杂剧和《平话》的“独行千里”情节描写曹操为擒关羽定计,即让关羽下马后擒他,却都被看破,结果关羽将刀挑袍而去。《大全》虽然没写曹操定计之事,可是从“三生叩,云长不下马”[11]字样来看,剧情一定与《千里独行》杂剧和《平话》一样。不过,《千里独行》杂剧和《平话》没那么突出关羽的勇武。《千里独行》杂剧中的关羽得到甘夫人的帮助才摆脱曹操的圈套,他的英雄形象难免被打折扣。至于《平话》,因为这个情节的笔致很简单,只不过表述梗概而已,所以突出关羽形象的作用不够。
《群音类选·桃园记·独行千里》也表现关羽的勇武,但更强调的是他不忘桃园结义,并不远千里寻找刘备的忠义。剧中关羽始终表达对刘备的想念。如:“我在桃园结义胜同胞,想初情好伤怀抱。无心归孟德,有意立刘朝。不惮千里迢遥,寻兄长,存节孝。”[12]
以“独行千里”为题材的戏曲作品还有明朱有燉的《关云长义勇辞金》杂剧。可是,剧情与以上提到的作品大不一样。关羽离开曹营时,曹操没有捉他的打算,却称赞他为忠义,所以关羽没有必要夸耀自己的勇武。如高桥繁树先生所述[13],这个剧本一个劲地鼓吹作为统治阶层的士人的价值观,“独行千里”场面中,它强调的只是关羽的忠义。
《演义》中的“独行千里”情节,既突出关羽的忠义,又突出其勇武,还有强调士人价值观的描写。《演义》的“霸陵桥”场面突出关羽的忠义,也没写曹操为擒关羽暗定计。他称赞“云长忠义之士”(卷六《关云长千里独行》),并亲自送行,赠送一领锦袍给他。至于关羽的勇武,在“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中被突出。但《大全》没写“过五关斩六将”,所以《演义》突出关羽勇武的方法与《大全》不一样。
由以上的比较、分析可见,《大全》本“千里独行”的特点是既强调关羽的勇武又强调他的忠义。其中,特别突出的是关羽的威武勇猛,由此把他加以英雄化。虽然还有强调关羽的勇武和忠义的元明作品,可是除《演义》外,没有像《大全》那样突出关羽英雄形象的作品。《演义》还强调士人的价值观,而《大全》没有这个倾向。可见《大全》表现的是作为民众崇拜对象的大英雄关羽。
(六) 单刀会 《大全》中的“单刀会”情节乃是关汉卿《关大王单刀会》杂剧的第四折,因而沿袭了《单刀会》杂剧的关羽形象。《单刀会》杂剧的第四折(《大全》)描写智勇双全、凛然不可侵犯的关羽。关羽明知有危险而赴会,且云:“大夫[4]心别,我觑这[5]单刀会似赛村社”[14],这代表他的勇气。会见时,鲁肃在关羽面前很胆怯,这反倒衬托关羽的凛然不可陵犯威风。最后,关羽以鲁肃为人质来脱离危险,这代表他的智谋。要强调的是,《单刀会》杂剧中,关羽以一口剑威胁并压倒鲁肃,他唱道:“则为你三寸不烂舌,恼犯我三尺无情铁。这剑饥餐上将头,渴饮仇人血。”[6]这样描写更加突出了关羽武艺超群、所向无敌的英雄形象。
《平话》中的“单刀会”情节在不多的字数里突出关羽的勇气和威风。鲁肃请关羽赴单刀会,关羽云:“单刀会上,必有机见,吾岂惧哉!”(卷下)在会上,鲁肃欲杀关羽,而关羽大声申斥,以致“鲁肃伏地”(同上)。最后,关羽上马回荆州,并未以鲁肃为人质来脱身。
《演义》与《大全》一样,突出关羽的智谋、勇气和威风,也强调他的骄傲性格。受到鲁肃的邀请,关羽曰:“吾若不往,道吾怯耳。吾来日独驾小舟,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又曰:“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卷十四《关云长单刀赴会》)这些话充分表现着他的勇气,同时也表现着他轻视对方的骄傲性格。看到关羽威风凛凛、谈笑自若,鲁肃却“不敢仰视”(同上)。会上,鲁肃讲道理来逼迫关羽还荆州,而关羽冷静地对待,最后以鲁肃为人质,平安回荆州。《演义》中的“单刀会”情节结构严密,出色地刻画了关羽。
《大全》本“单刀会”中的关羽形象虽然没有《演义》那么有成就,但也充分突出了他的智勇和威风。而且从他以武艺威胁鲁肃的描写可见,《大全》把关羽更加英雄化。这一点《演义》没有《大全》那么突出,《演义》所写的关羽比较儒雅。总之,《演义》反映着士人心目中的关羽,而《大全》反映着民众心目中的关羽。

下面,总括以上的分析,论述整本《大全》中关羽形象的特点。把三国故事联在一起的先行作品是《平话》和《演义》。《大全》作为最早把三国故事串联在一起的戏曲作品,其中的关羽形象同《平话》、《演义》有什么差异呢?
历史上的关羽有三个特点:忠义、勇猛、骄傲。尽管为曹操所擒,却酬恩而归刘备,这代表他的忠义。刺颜良、擒于禁、斩庞德,这些都代表他的勇猛。轻视敌方、部下而导致失荆州,这代表他的骄傲。《大全》究竟怎么对待这三个特点呢?
1.     忠义 《大全》开场的“桃园结义”是关羽忠义的大前提。关羽与刘备、张飞成为生死之交。《大全》中,充分显示其忠义的是他羁留曹营的时侯,即“秉烛达旦”、“独行千里”两个情节。《平话》和《演义》也通过羁留曹营时的诸事突出关羽的忠义。可是,它们中没有“秉烛达旦”情节。《大全》中“秉烛达旦”是为了突出关羽的忠义非常成功的情节。有这个情节是《大全》胜过《平话》、《演义》的优点之一。还有,《演义》中的关羽忠义描写反映着士人所重视的价值观。而《大全》中,看不出有士人价值观的味道来。
2.     勇猛 对于关羽的勇猛,历来人们给予很高的评价。勇猛是关羽形象最大的魅力。《平话》、《演义》也充分描绘出其魅力,它们分别有独特的风格。《大全》发挥戏曲这个体裁的特色,在关羽所唱的歌词里有效地、全面地突出他的勇猛。它所写的关羽勇猛有三个方面:一是不避危险、不畏强暴的勇气;二是气势凌人、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三是出类拔萃、所向无敌的武艺。《大全》对关羽勇猛的描写也十分成功。
3.     骄傲 陈寿在《三国志》卷三十六的评语中严厉地批评他的“骄傲”:“羽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平话》中也有描写关羽骄傲性格的地方。孙权之子请关羽结亲时,关羽说:“吾乃龙虎之子,岂嫁种瓜之孙!”(卷下)《演义》也随处表现他的骄傲性格。特别是“大意失荆州”的过程中,它强调关羽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性格。然而,《大全》根本没有突出他性格上的这个缺点。这也是《大全》中关羽形象的明显特点之一。
《大全》还特意插入突出关羽不好女色的端正品行的情节,即“斩貂蝉”、“秉烛达旦”。这两个情节不在《平话》、《演义》里。这一点是《大全》与《平话》、《演义》之间的明显差异。当然,《平话》、《演义》中也有关羽不近女色的描写(如羁留曹营时,他不理曹操所献的美女),但远远不如《大全》中的这两个情节。
由此可见,《大全》中关羽形象的特点如下:(1)尽量突出他的忠义和勇猛;(2)不涉及他的骄傲性格;(3)强调他不好女色的品格。总之,《大全》强化了他的英雄气概。这样的形象究竟代表什么?力量单薄、无权无势的中国古代老百姓常盼望着拯救自己脱离困境的英雄的出现。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是既忠义又勇猛的。历史上的关羽已有这样的特点,很符合他们所需要的英雄形象。因此,关羽成为民众所崇拜的英雄了。《大全》中强化忠义和勇猛的关羽形象不外乎是民众心目中英雄形象的投影。民众的英雄最好完美,不要骄傲,不要好色。然而,历史上的关羽不能算一个不好女色的高士,他曾向曹操乞娶吕布部下之妻(《三国志·关羽传》裴注引《蜀记》)。这样的关羽不适合民众所崇拜的英雄。于是,出现了袒护关羽,并提高他形象的故事,即“斩貂蝉”和“秉烛达旦”。
虽然《平话》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民众心目中的关羽形象,但与张飞、诸葛亮比较,《平话》中的关羽形象没那么突出。相反,《大全》的主角是关羽,它把民众心目中关羽形象的魅力充分引导出来。
《演义》中的关羽形象取得了很大成功,自不待言。它的关羽形象也突出他的忠义和勇猛。应该注意的是它所写的关羽比较儒雅。这是因为《演义》作者属于士人阶级最下层的缘故。他把民众心目中的关羽改为适合士人趣味的关羽。
《大全》中看不出受到《演义》的影响。它仍然保留着宋元以来民众不断孕育并发展的关羽形象。通过《大全》,我们可知民众心目中的、比较完整的关羽舞台形象,以及不见于《演义》的、与《演义》有所不同的民间关羽形象。这就是《大全》中关羽形象的最大价值。
当然,《大全》的关羽形象也有缺点。《大全》是一部三国戏的节选连缀本,故各段的成就程度参差不齐。从而,关羽形象也受到其影响。比如,“秉烛达旦”、“独行千里”两个情节集中地发挥关羽的特点,相反“桃园结义”情节的关羽没那么精采(不说明他亡命的过程)。还有,《大全》中的关羽有时显得比较粗野。这与《风月锦囊》编者的知识水平有关。
《演义》问世后,影响深广(戏剧、传说、遗迹等),它表现的关羽形象也相当普及了。如果没有《演义》,关羽信仰肯定没有这么盛行。那么,《大全》代表的宋元以来民间流行的关羽形象灭绝了吗?并非如此。后世的戏曲中也有反映着这样关羽形象的作品。京剧《月下斩貂蝉》仍描写不为女色所惑的英雄关羽,它沿袭了杂剧《关大王月下斩貂蝉》(佚)及《大全》所写的关羽形象。民间传说也保留着以“斩貂蝉”为题材的故事,如《关羽斩貂蝉》、《关公义释貂蝉》等[7]。可见《大全》代表的跟《演义》有所不同的民间关羽形象也一直传到今天。
《大全》以关羽为主角,即“关公戏”。关公戏与关羽信仰有密切的关系。《大全》可能是在庙会上演出的关公戏之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大全》中有将关羽直接称为“关羽”的地方,如插图标目有“关羽叹张飞”、“貂蝉见关羽”、“关羽问貂蝉”、“关羽斩貂蝉”。《平话》和《演义》都因受到关羽信仰的影响而称他为“关公”或“云长”,它们一般不直接叫他“关羽”。《大全》为什么直呼“关羽”呢?鉴于《平话》不直呼“关羽”,时间先后、地域差异好像都没有关系[8]。这个原因目前还难以定论。因此,《大全》中的关羽形象还需要继续研究。


--------------------------------------------------------------------------------

[1] 这部选本实际上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题名为《风月锦囊》、《全家锦囊》、《全家锦囊续编》。为此,有人怀疑这部选本的总名是否《风月锦囊》。本文据通例,姑且称它为《风月锦囊》。《大全》见于《全家锦囊续编》卷二。
[2] 《大全》开头的〔沁园春〕词里有“三国志,辑成词话一番新”字样。
[3] 西班牙埃斯科里亚尔的圣·劳伦佐皇家图书馆所藏《新刊通俗演义三国志史传》十卷(叶逢春本)有嘉靖二十七年(1548)序。其刊行比嘉靖元年本更接近于《大全》。但叶逢春本缺少卷三、十。因此,本文不使用叶逢春本。
[4] “大夫”二字,《大全》作“大丈夫”。
[5] “我觑这”三字,《大全》作“想着”。
[6] 引自隋树森:《元曲选外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69页。这四句,《大全》作“只为你三寸不烂舌,休恼发我三尺无情铁。饥餐上将头,渴饮仇人血”。
[7] 参看沈伯俊、谭良啸:《三国演义辞典》,成都:巴蜀书社,1989年。
[8] 《平话》由福建建安的书坊出版。刊刻《风月锦囊》的詹氏进贤堂所在的地方是福建建阳或江西进贤。


--------------------------------------------------------------------------------

〔参考文献〕
[1] 上田望.明代通俗文艺中的三国故事――以《风月锦囊》所选《精选续编赛全家锦三国志大全》为线索〔A〕.周兆新.三国演义丛考〔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原载日本:《东方学》第84辑,1992.
[2] 孙崇涛.风月锦囊考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0.235-246.
[3] 孙崇涛,黄仕忠.风月锦囊笺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0.
[4] 陈翔华.三国故事剧考略〔A〕.周兆新.三国演义丛考〔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 孙崇涛,黄仕忠.风月锦囊笺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0.582.
[6] 孙崇涛,黄仕忠.风月锦囊笺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0.583.
[7] 孙崇涛,黄仕忠.风月锦囊笺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0.593.
[8] 上田望.明代通俗文艺中的三国故事――以《风月锦囊》所选《精选续编赛全家锦三国志大全》为线索〔A〕.周兆新.三国演义丛考〔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58.
[9] 均引自群音类选〔M〕.北京:中华书局,1980.540-542.
[10] 孙崇涛,黄仕忠.风月锦囊笺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0.596-597.
[11] 孙崇涛,黄仕忠.风月锦囊笺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0.599.
[12] 引自群音类选〔M〕.北京:中华书局,1980.542.
[13] 高桥繁树.“千里独行”物语と关帝信仰〔A〕.中国诗人论 冈村繁教授退官记念论集〔C〕.日本:汲古书院,1986.
[14] 引自隋树森.元曲选外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9.67.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4-4-20 12:48 , Processed in 0.13762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