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
, 在《
三 国 志演义 》
中
, 罗 贯 中却把
“寿张
”错写成
“寿 阳
”了
。 按 照常理来 判断
, 这 无非表
明
: 对他来 说
, 正 名( 寿张 ) 是陌生 的
, 误名 ( 寿阳 ) 是熟 悉的
.
因此
, 这也 可 以同时 表 明
: 罗贯中应 为太原人
, 而不会 是东平 人或东原 人
。
总之
, 在罗贯 中的籍 贯问题 上
, 我 并没有 新 的主张
, 只不 过是 在重 申
“太 原说
”
, 并对
“ 山东
东平 说
”展开 了商榷
.
拙文共列 举三个 内证
, 一个 是《
水浒 传 》
第三 十六 回宋江发配 的路线
: 济州—
梁 山泊—
江 州
, 一个是 《
水浒 传》
第二十三 回
, 第二十六 回武松 回家 的路线
: 沧州—
阳谷—
清河
, 一个
是《
三 国志演 义 》
嘉靖本 卷二第十则 ( 毛评本第 十 回) 出现 的地名
: 寿 阳
。 三 个 内证
, 全和 山东东
平 密切相关
。
用 以辨别罗贯 中的籍贯 究竟是 不是 山东 东平
, 它 们正好 构成了一 块试金石
。
这样 的论证
, 以及 它所 引出的结 论
, 不知读 者诸君 以为然 否?
注
:
《
罗 贯中籍贯考辨 》
, 《
文学遗 产 》
1 9 9 2 年第四期
.
例如
, 刘知渐《
重新评价《
三 国演义 》
( 社会科学研究 》
1 9 8 2 年 第四 期) 认 为
:
“ 《
录鬼傅续编》
出于俗手所
抄
,
‘太
’字有可能是
‘东
’字草书之误
。 ”王 利器 《
罗贯 中与《
三 国志通 俗演 义 》
( 《
三 国演义研究集 》
, 四 川省社会
科 学院出版社
, 1 9 8 3 年
, 成都 )认为
:
“ 《
续编 》
以为太原人
,
‘太原
’ 当作
‘东原
’ , 乃 是贯中原籍
, 由于《
录鬼薄》
传
钞者
, 少见东原
, 习知太原
, 故尔致误
。 ”
《
百川书志 》
, 卷六
, “ 史志三
· 野史
” .
按
: 高儒乃 嘉靖时人
.
天都外臣 序本的文署
“ 万厉 已丑孟冬
, 天都外臣撰
”
。
已丑即万 历十七年
。 参阅《
水浒全 传》
(人 民文学出
版社
, 1 9 5 刁年
, 北京 ) 1 8 2 5 页至 1 8 2 7 页的附录
。 按
: 现存夭都外 臣序本系清代石集阁补刻本
.
它的旧板是否 刊
行于万 历十七年
, 待考
。 参阅聂钳弩《(水浒》
五论)
(
《
中国古典小说论集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
9 8
1 年
, 1拍 页 )
。
里数均按两地 之间的直线距离计算
, 下同
.
四 十年前
, 何心 ( 陆澹安 ) 已对《
水浒 传》
中的种种错误有 所指摘
.
他在《
水浒 研究》
( 上海文艺联合 出版
社
, 1 9 5 4 年) 一书中辟有专章议论这方面的间题
: 第十九章
“ 水浒传 中的错误
” .
其中援引过这个例子( 3 4 4 页至
3
4
5 页 )
. 但他一一列 举例证 的目的
, 在于说 明
: “《
水浒 传》
虽是一部名小说
, 错误和不近情理之处
, 却也不少
, 经
过几次重编和修改
, 依然未 曾纠正
” (3 3
8
页 )
.
我却想改换一下视角
, 再一次利用这个错误路 线的例子
, 从侧面
来考察罗 贯中的故乡究竟有没有可能在 山东东平
。
参阅刘知渐《
重新评价 (三国演义 ) 》
、 王利器《
罗贯中与( 三国志通俗演义》
》
、 刁 云展 《
罗贯 中的原籍 在哪
里 ? 》
(《
三国演义 学刊 》
第二 期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1 9 8 6 年 )
、 沈伯俊《
关于罗 贯中的籍贯间题 》
“海南大
学学报》
1 9 8 7 年第二 期) 等论文
.
《
三国 志 》
标点本( 中华书局
, 1 9 5 9 年
, 北京)
, 9 页
.
同上
, 5 3 3 页
.
同上
, 3 8 刁页
。
@ 同上
, 2 2
1
页
。
在元代
, 寿张县隶属东平路
, 东平路则隶属 中书省
.
在 明
初
, 据《
明史
· 地理 志》
吴元年改东平路为东平
府
, 洪武七年 ( 1 3 7 刁
) 降为东平 川
, 隶属济宁府
; 十八 年(
l
3 8 5 ) 改属充州府
.
而 寿张县
, 则 于洪武三年 ( 1 3 7 0) 曾省
入须城
、 阳谷二 县 , 十三年 ( 13
8
0 ) 复置
, 隶属济宁府
, 后尽管属东平州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