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6
金圣叹怎么会“得我心之同然”呢?其二,金圣叹小说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肯定虚构,反对实录,提倡艺术创造。如《读第五才子书法》讲: “某
尝道《水浒》胜似《史记》 ,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
记》是为文运事, 《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
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
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这种观点不是金圣叹偶一言之,
而是他批点《水浒》的基本指导思想。而序言中却大唱反调: “近又取《三
国志》读之,见其据实指陈,非属臆造,堪与经史相表里。由是观之,奇
文莫奇于《三国》矣。 ”这种提倡实录的观点是《三国》毛批的基本立足点,
是与金批最明显的理论差别。 毛纶讲: “ 《水浒传》 题目不及 《三国志》 。 ……
《水浒》所写萑苻啸聚之事,不过因宋史中一语,凭空捏造出来。既是凭
空捏造,则其间之曲折变幻,都是作者一时之巧思耳。若《三国志》所写
帝王将相之事,则皆实实有是事,而其事又无不极其曲折、极其变幻,便
使捏造亦捏造不出。此乃天地自运其巧,凭空生出如许奇奇怪怪之人,因
做出如许奇奇怪怪之事也。 ”[④]这实际就是在批驳金圣叹的《读第五才子
书法》 。序言的那段话正是由毛纶这种观点化出,自非圣叹所为。
而且,伪托者为了掩盖“第一才子”与原有的“六才子”成说的矛盾,
两次提到“近又取《三国志》读之, ”试图造成一种印象,仿佛金圣叹之所
以排定《庄》 、 《骚》 、 《史》 、 《杜》 、 《水浒》 、 《西厢》为“六才子书” ,是当
时未见到《三国演义》 。可是,如前所引,金圣叹明明在《读第五才子书法》
中已将《三国》与《水浒》做了对比。伪托者这种掩盖适足彰明其作伪的
用心。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