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失街亭斩马谡与蜀军的战斗力
(0 次评价)4833 人阅读0 次下载
(被切断汲道) , 魏军 由不利转化 为有利 ; 蜀军一旦失去 地 形上 的有 利条件就一败 涂地 , 魏军 一旦得 到 地形互的有 刊条件就大获全性 ; 就是一个有力的证 明 。 因此 , 如果看不到 蜀军素质 不高 、 :浅斗力不 强才 是导致街亭之败 的根 丰原 因 , 而将马设 的 “ 依 阻南山 , 不 振下城 ” 这一本 来无可非议 的正确处置祝 为失败的关键 , 那 可真是 本末 倒置了 。 街亭 如此 , 箕谷也不 例外 。 赵云虽是 强将 , 无 奈他 率领 的是一支弱兵 。 本传称 “ 云 、 芝 兵弱敌强 , 火利于箕谷 ”。 所谓 “ 兵弱 ” , 不是 指兵 少 , 而是指战 斗力 弱 ; “敌 强 ,’ 也不是指敌多 , 而是指敌军 .成斗 力强; 因为诸葛亮事后曾亲口说过 “ 大军在祁山 , 箕谷 , 皆多于贼 ”。 连赵云 这 样 的名 将也只 能运用 自己的威 望 与胆 略尽量减少一些蜀军的 损失 , 而 无法扭 转箕谷 兵败 的 局 面 , 这 不更 有力 地说明 了蜀军素质 不 高 , :浅斗力 不强 才是 此次北 伐失败 的根 本原因吗 ! 街亭之败还反 映出蜀军在 指挥方面 同样存在严重问题 。 其一是由于荆州和夷陵之败以及 自然 死亡 , 使蜀军先 后 失去了关 羽 、 张飞 、 马超 、 黄忠四位大将以及一大批 中层将领 , 从而 造 成军事指 抖人才 的严 重危机 。 其 二 、 是 由于诸葛 亮 过分偏爱重 用马误 所带来的 一 系 列 问 题 。《三 国 志》卷39 《马 良附弟 傻传》称 : (马) 良 弟误 , 才 器过人 , 好 论军计 , 承相诸葛亮 深 加器异 。 先主临亮谓亮日 : “马傻 言过其实 , 不可大用 , 君其察之里 ” 亮犹谓 不然 , 以诬为参军 , 每 引见谈论 , 自昼达夜 。 建兴六军 , 亮出军 向半山 , 时有宿将魏延 、 吴壹等 , 论行皆言以为 宜令为 先锋 , 而亮违众拔诬 , 统大众在前 刘备 临终 前是否曾向诸葛 亮说 过 “ 马傻言过其 实 , 不 可大 用 ” 之类 的话 , 前人曾有过 怀疑 , 这 里姑且不 论 。 马误 虽然 在军 事理 论方 面很有一套 . 但毕竟没有直 接指挥过战争 , 既缺乏实 战 经验 , 也不可能 有真正的威信 。 特 别是 诸 葛亮舍 呼声很高的魏延 、 吴 壹而 不用 , 偏偏 “ 违 众拔没 ” 为先锋 , 这就不仅 无助于他威 信 的捉 高 , 相 反还 会 引起部 分将 领对他 的不满 , 从 而 更难树立真正的权威 。 因此 , 街亭之役蜀军一触 即溃 , “ 士卒离散 ”, 除了士兵 素质不 高这一 原 因之外 , 主将马课缺乏实 战经验 , 没 有真正的指挥 权威也应是 重要原因之一 。 又据《王平传》 记载 , 诸葛亮在斩马设 的同时 , 还斩 了 张休 、 李 盛两 位 将军 , 并夺 了将军黄袭的兵权 。 此事 亦颇 令人深 思 。 因为仅 从追 究战败罪责的角度看 , 既然社将马逻业已承担了主要罪责 , 诸 葛 壳义何 必大 斩共属下将 军呢?何况丢了列 柳城 的高 详不是也没 有被斩么 ! 因此 , 我们 怀 疑 张 休 、 李盛的被斩 , 有可能 是 由于他们不听甚 至违 抗马傻 的将 令所致 。 以上我 们探 讨了街亭之败 的原 因 。 我 们 的结 论是 : 第一 , 所谓 的 “街亭违 命” 罪难 于 成 立 ; “依 阻南山 , 不据下城 ” 也并 非导致街亭兵败的 真正 原 因 。 导致 街 亭乃至 此次北伐失败的 根本 原 因是蜀军的素质不高 , 战斗力不强 。 第二 , 街亭之败 , 马设 身为主将 当然 负有不 可推 卸的责任 , 但就其性质而 论 , 尚不属指 挥错误 , 而是指挥不 力甚 至是 指挥不动的问题 。 马逻 本不 宜 当此重任 , 这 一 点许 多人 都已看 出 , 唯有诸 葛亮见不及此 , “ 违众拔误 ” 为先锋 , 从而 使马傻处于被动孤立的困境 。 从这 个角度看 , 诸葛 亮 的责任并不 亚于马逻 。 第三 , 从以上两 点看 , 马误虽有 罪责 , 但 并没 严重到非 斩不 可的程度 。 清人 钱振 惶氏也认 为仅就街亭兵败而 论 , 马俊 未必见戮 。 但他又认为 马逻曾畏 罪逃亡 , 罪上加罪 , 所以艺 ‘ 杀不 可 了 。 钱氏后一 见 解虽有一定道理 , 但仍缺乏充 分的说 服力 。 况 且诸葛亮也不是 从这个角度 来认定马设的死 罪的 。 关于斩马傻 , 前面说过 , 清人何掉 的看 法是诸葛亮为 了封住魏延 、 吴壹 辈之口 , ’ 是不 得 已而为之 , 否则 “ 岂不 借一人 而乱大事乎 ” 。 尽管诸葛亮对此 讳莫如深 , 但从 当 时 的情 势分 析 , 实不能 排 除诸葛亮有此动机 , 何氏的推 论是 有道 理 的 。 从上 引诸葛亮与 蒋碗的对话以及 他对后来劝其 “更 发兵 者 ” 的回答 , 则又看出诸葛亮也想通 过斩马设使全军引起巨大震动 , 从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2-1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5 15:45 , Processed in 0.76973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