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用五关斩将之事来提醒关羽:“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并以春秋时期庾公
之斯不杀子濯孺子的故事来打动关羽。这一切,在关羽心中掀起了多大的
波澜呵!作为一个威震天下的英雄,他极其爱惜自己的名声,生怕捉曹会
损害自己的“信义”。在这种情况下,关羽那“恩怨分明”的性格终于占
了上风。再加上“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他的思想
防线就此崩溃了。
第二层,写关羽终于下定了决心。只见他勒回马头,吩咐众军四散摆
开,放走了曹操。此刻,他的心中躁动着以恩报恩的情感,什么军令状,
什么两军的生死搏斗,一时都顾不得了。
第三层,写关羽见曹操与众将已经冲了过去,不禁“大喝一声”。这
叫声,包含着十分复杂的感情:有不得不违背将令的懊恼,有“义气”得
以保全的激动,也有抓住剩余的曹军以为补偿的念头……这时,“众军皆
下马哭拜于地”,而曹军中与关羽关系最好的张辽恰恰又在这时赶到,于
是关羽“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作品描写关羽的感情起
伏,真是一波三折,宛曲有致。
对于关羽的放曹,今人多持否定态度,认为关羽严重丧失立场,为了
一己私恩而出卖原则。然而,对于《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这却是由他的
性格所导致的必然行动。按照“士为知己者死”的古代观点,关羽为忠于
桃园之盟而死固然值得称赞,为了顾全旧交而放走曹操也是可以理解的,
甚至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华容道放曹虽然从根本上违背了刘备集团的利
益,刘备却原谅了关羽。事实上,罗贯中对关羽由此而体现的“义”是热
烈颂扬的,他在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借“史官有诗”称赞道: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