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论明清时期对_三国演义_拥刘反曹_思想的诠释
(0 次评价)4296 人阅读0 次下载
文史研究 w e n s h i y a n j i u 者何? 吴、 魏是也 。闰运者何? 晋是也 。魏之不得 为正统者何也? 论地则以中原为主, 论理则以刘氏 为主, 论地不若论理, 故以正统予魏者 ,司马光 《 通 鉴 》之误也。以正统予蜀者, 紫阳 《纲目 》之所以为 正也。”“则昭烈之为正统愈无疑也 。陈寿之志, 未 及辨此 ,余故折衷于紫阳 《 纲目 》, 而特于演义中附 正之。” [ 3 ] ( P 254) 由此可见, 毛宗岗对历史上的正统问 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同时也反映出他具有浓厚的 封建正统观念。这正是他从正统观出发加强 《三国 演义》中 “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主观原因, 即内因 。 同时, 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文人, 毛氏父子 “拥刘反 曹 ”的正统观念体现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表现出了 作者对于一种理想政治和政治人物理想人格的认 同 ,即赞美以刘备为代表的仁爱和批判以曹操为典 型的残暴”。 [ 4 ] ( P 243) 毛宗岗的父亲毛纶具有强烈的 “拥刘反曹”思 想 。他曾经想“补古来人事之缺陷 ” ,打算作 “雪恨 传奇”, 其四曰《丞相亮灭魏班师 》。虽然这件事他 没有付诸实践 , 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 《 三国演 义 》中蜀汉败亡的悲剧结局的不满和遗憾 。生活于 明末清初的毛纶应该亲眼目睹了当时满清入主中 原 、 对百姓大肆烧杀抢掠的悲惨情景。他在 “拥刘 反曹”思想中寄寓自己反清复明 、“为南明争正统 ” 的思想情感应该是情理之中的 。毛宗岗在学识上直 接受到其父的熏陶与传承 。毛纶 “废目 ”后的著述 , 全部由毛宗岗笔录并整理校订 ; 毛宗岗还对其父评 论中的未尽旨意 “畅言之” ,未发之旨 “增补之” 。毛 宗岗对 《 三国演义 》的评改是在其父对 《 三国演义 》 评改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 “拥刘反曹 ”思想倾向很大 程度上应该受到其父的影响。因此, 他虽然生于晚 明 ,主要生活于清代 , 但由于受到其父的直接影响 , 其 “拥刘反曹 ”思想中包含有故国之思的民族情感 也是情理之中的 。但这不应该用 “为了 ”句式表述 , 不能被说成是为了某种动机或目的而 “拥刘反曹”。 《 三国演义 》作为一部世代累积型作品 , 其 “拥 刘反曹 ”思想倾向有着深远 、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 和思想文化渊源 。 “三国 ”之后, 历代史家和统治者 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出发而采取了“拥刘 ”或 “拥 曹 ”的不同态度。实质上, 这种 “拥刘 ”与 “拥曹 ”之 争不过是封建正统观念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表现 。 因此, 《 三国演义 》中的 “拥刘反曹 ”思想是以为统治 政权争取正统地位的历史思想为背景的 , “拥刘反 曹”思想中含有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 。小说中许田 射猎 、 董承奉诏 、 曹丕废帝、刘备正位等故事情节也 流露出了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而从两晋南北朝开 始, 民间的 “拥刘反曹”倾向日趋鲜明。尤其是宋元 时期 ,民族矛盾尖锐, 因此, 偏处西南一隅的蜀汉被 当作汉族政权的象征 ,而盘踞中原的曹魏则被视为 汉族政权的篡夺者 。同时, 民间的 “拥刘反曹 ”情结 还反映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在困苦的生活境 遇中对明君贤相的渴望 。宋元时期 , 社会民众饱受 压迫摧残 。他们无力改变现实, 也找不到生活的出 路, 于是, 他们将对生活的理想寄托在掌握国家政权 的国君和文臣武将身上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蜀汉君 臣的贤明 、 仁义正好符合民众对明君贤相的理想和 渴望 ,而曹操的奸诈、残忍正是他们所厌恶和恐惧 的。于是 ,蜀汉君臣成为民间理想君臣的代名词 ,并 在民间流传和文艺创作中不断得到美化 ; 而曹操则 成为百姓眼中残民害民的君主代表 , 并在民间流传 和文艺创作中不断得到丑化 。元明之际 ,生活于社 会底层的罗贯中正是在元末动乱的社会环境中, 在 民间浓重的“拥刘反曹”氛围中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历和思想观念 ,将 “拥刘反曹 ”思想倾向熔铸于 《三 国演义》的创作中。 《 三国演义》成书之后, 作者的创作过程结束, 继之而起的是读者对这一作品的解读过程。读者对 《 三国演义 》“拥刘反曹”思想的诠释是一个开放性 命题 ,不同时代的不同读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出 发可以作出不同诠释。明清以来以至今天, 读者对 “拥刘反曹 ”思想的丰富发展和不同观点之间的论 争也印证了这一点 。 参考文献 : [ 1] 伽达默尔 ( 洪汉鼎译 ) . 真 理与方法 ( 上卷 ) [ M] . 上海 : 上海 译文出版社 , 1992. [ 2] 三国演义会评本 ( 上 ) [ M ]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86. [ 3] 朱一玄 . 三 国演 义资 料汇 编 [ C ] . 天津 : 南 开大 学出 版社 , 2003. [ 4] 谭帆 . 中国小说评点研究 [ M ] . 上海 : 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1. [ 5] 陈翔华 . 毛宗岗对 《 三国演义 》的批评及其理 论贡献 [ A ] . 三 国志演义纵论 [ C ] . 台北 : 文津出版社 , 2006. [ 6] 三国演义 · 前 言 [ A ] . 三国 演义 [ C ] . 北 京 : 人 民文 学出版 社 , 1979. [ 7] 熊笃 . 关于毛宗岗对 《三国演义 》的批 改 [ J ] . 重庆 师范大学 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1983, ( 1) . ( 责任编辑: 孙书平) · 122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1-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03:55 , Processed in 0.64088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