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圣手丹青还是艺术败笔_三国演义_周瑜形象得失新探
(0 次评价)6448 人阅读0 次下载
不协调 。 平心而论 , 如果周瑜在小说中单以一种 面孔出现 , 也许会给 人以深刻印象 , 但换 上两副面孔 , 就难以让人接受了 。 这是中国古代 小说特殊创作方 式所造成的结果 , 早期的章回小说如《三 国演义》 、 《水浒传》 、《 西游记》等都是积 累型成书 , 并非严格意 义 上 的 独立创 作 。 小说作者面对 的是早为广大民众所熟悉的人物 、 事件 , 其创作不 敢离读者的期待视野过远 , 更多 的工作是对原有素材的联缀弥合 , 而 原已成型的事件 、情 节往往含有 一定的意蕴 旨趣 , 相互 间并非融合一 体 , 都纳进一部书中 , 必然会形成主题意 旨的多元含糊 , 人物性格的 相悖抵悟 。 除周瑜外 , 在《三 国演义》中 , 刘备 、曹操 等人物都不同程 度地存在这种情况 。 而且这也并非特例 , 在《水浒传》 、《 隋唐演义》等 小说 中也有类似情况 , 相 同 的创作成书方式必然会产生相同的问题 , 这并不难 理解 。 鲁迅先生曾指 出这种成书方式的缺陷 :“据旧 史即难 于抒写 , 杂虚辞复易滋混淆 。 ”。 其实 , 早在毛宗岗评点《三 国演义》时 , 他就已发现 了这 一 问题 。 将早期的嘉靖本《三 国志通俗演义》与习见的毛宗岗评本稍加对比就 可发现 , 在有关周瑜描写 的部分 , 毛宗岗已做了一 些改 动和润饰 , 将 周瑜一心 杀诸葛亮的动机由忌才妒能改造成为国尽 忠 , 其用意显然 在弥合这一人物形象的缺陷 。 以下仅举两例 , 足以说明这一问题 : 瑜听毕 , 大怒曰 :“若 留此人 , 那里显我 , 吾决意斩之 。” (嘉靖 本卷十《诸葛亮计伏周瑜》) 瑜大惊 曰 :“此人决不 可 留 , 吾决意斩之 。” (毛评本第四十六 回) 周瑜大惊曰 :“此人如此 , 使吾晓夜不安矣 。 为今之计 , 不若 且与曹操连和 , 先擒刘备 、诸 葛亮 , 以绝后患也 。” (嘉靖本卷之十 《 七 星坛诸葛祭风》) 周瑜大惊曰 :“此人如此 多谋 , 使我晓夜不安矣 。” (毛评本第 四十 九回) 应该说这种改动用心 良苦 , 但大的情节不变 , 只用寥寥字句的增 . 4 7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12-12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1 00:06 , Processed in 1.56826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