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按诸葛亮的意见抢先占领荆州
,
刘备必然
是损兵失地
,
一 无所得
,
只有利于曹操
。
赤壁会战后
,
曹操兵败北退
,
当时的 主
要 矛盾降到次要地位
,
同时在荆州归属问题
上
,
孙
、刘 矛盾上 升 到突出地位。
清人王鸣盛
指出
:
“周瑜方 结刘拒
曹
,
曹甫败
,
旋欲
制刘以取荆而并图蜀
”
( 《十七史商榷》卷
四二)
。
形势的 新变化
,
刘备是清楚的
,
所
以他进取四川时
,
留诸葛亮
、
关羽
、
张飞
、
赵云等率大军镇守荆州
,
自己在庞统
、
法正
等人辅佐下率兵进 攻益 州
。
诸葛亮镇守荆州
的任务是很重大的
。
一 是要继 续与孙吴方面
搞好关系
,
维持和 平
,
维持巳得疆土
,
便 于
刘备专力经营四川
,
不至于东西两面 同时用
兵
。
二是防止东吴进攻
,
保住荆州的安全
。
但夺取益州的 计划正在顺 利进 行中
,
庞统死
了
,
于是诸葛亮立即丢下 荆州
,
率领张 飞
、赵
云等部大队 人 马开赴四川
,
把镇守荆襄的重
任交给关羽
。
当时的实际情况正如王夫之所
分析的那样
,
“取 蜀之
事
,
先主以自任有
余
,
而不必武侯也
”
(《读通鉴论》卷四 )
。
诸葛壳的这一行动破坏 了原来兵力的战略配
置
。
若是为了尽速夺取整个益 州
,
诸葛亮这
次援蜀还未
一可厚
非
,
但在益州夺取 之后就应
该 还师荆州
,
把住入 川的大门
。
问题在于他
没有这样做
,
到 了四川就一直蹲在 那里
,
眼
看着刚恒自用 的关羽在荆州破坏了孙刘和 平
相处的关系
,
以至丧师失地
,
让孙 吴占据了
整个荆襄
。
公元二二二年蜀吴彝陵之战
,
刘
备大败
,
从此刘蜀只能闭守四川一 隅
,
《隆中
对》所拟定统一天下的战略计划终成泡影
。
荆州的丧失是诸葛亮重益州而轻荆州的
指导 思想所造成的后 果
。
在
《隆中对》中
,
他 认为荆州在统一天下的战略位置上只不过
是
“用
武之国
”
,
只有军事上 的价值
,
而且
在军事上也 是侧 翼地位
,
所以只须
“
命一土
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就行了
,
主力应 放
在益 州
,
由刘备亲自率领
“出于
秦川
”
以图
关中
。
对益州的看 法则不同
。
认为是地形险
要
,
“沃野千里,
天府之 上
,
高祖因之以成
帝业
”
的地方
,
政治上 军事上都非常 重要
,
是
“复 兴汉室”
的根本所在
。
显然
,
这里巳
经 包含着重益 轻荆的思 想萌芽
。
王夫之一再
批 评这一 战略思想的错误
,
他认为这是不从
当时政治形势出发
,
而 仅依据地 理形势
“以
为制胜之略
”
,
是靠不住的
,
其 结果是
“得则
保 其疆域
,
失则只 成乎坐 困
”
。
蜀汉在四川
经营了几十年
“而卒不能与曹操争中原者亦
在此失
”
(《读通鉴论》卷九)
。
应该说
,
诸葛亮轻视荆州的思想和荆州在赤壁大战以
后的变化也是有关系的
。
赤壁大战之前
,“
自
中平以来
,
荆州独全
,
及刘表为牧
,
民又丰
乐
”
(《三国志
·
刘表传》 注引《搜神记》)
,
“
沃野万里
,
士 民殷富
”
(《普肃 传》)
。
但 是
,
经过赤壁 之战
,
情况不 同了
,
据庞统
说
:
“荆州荒残,
人物蝉尽
”
(《庞统传》注
引《九 州春秋》 )
,
由于战争的破坏
,
闹得
民生凋敝
。
而在同时
,
益州却是
“
国富 民强
,
户口百万
,
四部兵马
,
所出必具
,
宝货无求
于外
”
,
正好
“权借
以定大事
”
。
但 是刘备
取 得益少
l
·!后
,
那里 的士民并不心悦诚服
,
按
诸葛亮说 法是
:“蜀土人 士,
专权自态
,
君
臣之道
,
渐以陵替
”
(《诸葛亮传》注引郭
冲之言)
。
这 些 就是诸葛亮之所以重益轻荆
的 主观 与客观原因及这一 思想发展的过程
。
他把战略重点放在益州
,
西晋初年就有人讥
议他
“托身非所,
劳困蜀民
,
力小谋大
,
不
能度德量力
”
(《诸离亮传》注引《蜀记) ) )
。
这样尽管他在 益州苦心经营多年
,
想从秦川
进 攻中原
,
出奇制胜
,
走四百年前刘邦统一
天下 的老路
,
结果虽然六出祁山
,
九伐中
原
,
也始终没有成功
。
王夫之批评说
:
“出
宛
、
洛者正兵 也
,
出秦川者奇兵也
”
,
“
谋
夭下之大
,
仅恃一奇以求必得
,
其容可哉?
而公乃执一可以求必可
,
非操之敌矣
。
”
(
《读通鉴论》卷九)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