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仇
,
而罚必加有罪
,
臣下皆感恩怀德
,
惟忠与义
。
带甲百万
,
谷帛如山
,
稻田沃野
,
民
无饥岁
,
所谓余 城汤池
,
疆富之国也
”
。
帅吴国大臣冯异的这 段赞语
,
虽然难免有过誉
之处
,
但也并仆毫无根据
。
我们认为冯 异对孙 权的评价还 是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孙权在历
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
然而
,
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无法超越他所生活的时代
,
因此
,
孙
权也当然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阶级 和时代的局限性
,
这一点在他晚年的政治生活中暴
露得相当充分
,
任人唯亲的用人路线代替了举贤任能
,
专制独裁代替了集思广益
,
勾
心斗角代替了同心同德
,
真是每况愈下
。
孙权统治江东长达五十二年之久
。
他的一生
,
经历了吴国创业阶段的黄金时代
。
晚年
,
又亲眼 目睹了这个王朝即将衰亡的一切征兆
。
他明显地察觉到吴国由盛到衰的转变
,
但他已经无力阻止这个变化进程的到来
。
但是
,
瑕不掩瑜
,
无伤大雅
。
总的来说
,
孙权不愧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
他促
进了东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对开发江南卓有贡献
。
所以
,
决不能由于晚年的过失而把
他先前的功勋一笔抹煞
,
因为
,
若以今天的眼光去对一个古代的政治家求全责备
,
这也
是违反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
。
孙权治理吴国的卓著成就
,
早年良好的政治风格
,
是评价
孙权历史功过的可靠准绳
。
无数确凿的史料令人信服地证明
:
孙权是一位可以和曹操
、
刘备井驾齐驱的杰 出人物!
注
:
《三国志
、
吴书
、
吴主传第二
》
《三国志
、
卷三十五》
杨晨
《三国会要》卷十九:
“
(孙)
权将军时
,
(陆)逊 仕慕府
,
出为海昌田
都尉
,
令县事
,
劝督农桑
,
是吴之有农官
”
。
《晋书
、
王深传》
左思
:
《吴都赋》
《御览》
《宋书
、
州群志》
左思《吴都赋》
详 见刘大年
:
《台湾历史概述》
《梁书
、
中夭竺国传》
《梁书
、
海南诸国传
、
总叙》
《梁书
、
卷五十四
、
海南传
、
中夭竺国条》
《江表传》转引自《三国志
、
吴书传第二
、
裴松之注》
陆机
:
《辩亡论》(下篇)
《江表传》转引 自《三国志
、
吴书传第一
。
裴松之》
《吴录》
转引自
《三国志
、
吴书
、
传第一
、
裴松之》
《吴书》
转引 自
《三国志
、
卷四十七
、
袭松之》
0@确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