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试论《三国演义》中的庞统
(0 次评价)4391 人阅读0 次下载
《江淮论坛》1 993 年第 1期 的毁灭 , 不单单是刘备个人的命运悲剧 , 它 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 这种悲剧气氛笼罩在 作者笔下的许多英雄人物身上 。 无论是主 要人物还是陪衬人物 , 概莫能免 。 在陪衬人 物中 , 庞统的悲剧性格被处理得最为丰富 、 复杂 , 充满矛盾 , 和悲剧结局紧 紧相扣 , 打 破了古典小说人物塑造格局 , 富有立体感 。 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一 、 人物性格的形成 、 发展和大环境 、 大背景紧紧联系在一起 , 使之深深地植根 于历史的土壤 。 庞统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大动荡 、 大分 裂的时代 。 从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到三国 分治 , 政治动乱和军事冲突连年不断 , 国无 宁日 , 民不聊生 。 忧患意识本来就很强烈的 中国知识分子处在这样一个饱经优患的时 代 , 处境和 心理状况以及精神状态就可想 而知了 。 许多知识分子因天下无道而退隐 山林 , 如司马徽 、 庞德公等 。 还有一些胸怀 大志 , 待时而动的知识分子也暂时寄居山 林 , 诸葛均唱的诗歌 , “ 吾困守于一方兮 , 非 主不依 。 自拼于陇亩兮 , 以待天时 ”就 代表了这部分人的心愿 , 这其中就有诸葛 亮 、 庞统等 . 庞统自小生活在这些山林高士 中间 , 和他们讲经论道 , 纵谈时局 , 性格和 学识上受他们熏陶和影响是很深的 。 孤傲 、 清高 、 不入俗流是他性格的基本方面 , 如果 他能象司马徽那样选择不入仕途的生存方 式 , 也许能够终其一生 . 但是他有着很强的 参与意识 , 他要去实现自己安邦定国的宏 图伟志 , 这就注定了他 “ 晚来先死 ” , 悲剧结 局来得比别人都要快 。 二 、 作者是有感于漫长的中国封建社 会知识分子群体的悲剧命运 , 才花费那么 多笔墨来刻划庞统的性格特征 , 强调个性 因素对悲剧命运的影响 。 作为一个活生生 的人的形象 , 作者始终把庞统和被神化了 的诸葛亮放在一起比较着写 。 他 “运筹 帷 娓 、 神机妙算 ” 的能力 , 经天纬地的才华与 诸葛亮不相上下 , 被时人 并称 “ 伏龙 、 凤 雏 ” , 他们都胸怀安邦定国的大志 , 诸葛亮 出山以后立即登上历史舞台 , 力挽狂澜 , 虽 然最终依然没有逃脱悲剧命运 , 但那纯粹 是时代性的 , “非战之罪”。而作者却将 庞统 出山以后的命运安排成历尽坎坷 , 一再不 被重用 , 受歧视 、 遭冷落 , 壮志难酬 。 并且通 过一些事件 、 情节的设置 , 揭示 了其中的原 因是来 自人物的个性差异 。 他缺少诸葛亮 那样平生谨慎 、 严于律己的性格特征 。 他平 生疏狂 , 自视甚高 , 还有 容易猜忌的毛病 等 。 这都是导致他悲剧命运的原因 。 这就 告诉我们 , 他的悲剧结局一方面是时代性 的 , 而更重要的是来自自身的因素 。 这也许 是自省意识使作者产生 了创作冲动 , 也许 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实在的现象刺激了作者 的创作欲望 , 也许是两者兼而有之 , 于是作 者将 自己的一番深意通过这个并不重要的 陪衬人物体现出来 , 别有意味 。作者 自己是 知识分子 , 生活在元 、 明时期 , 在元蒙异族 统治下 , 郁郁不得志 。 他 “ 与人寡合 , 洲遭时 多故 ” , 最后 “ 竟不知所终 ”. 可见其生活 道路的坎坷 。 他着力塑造了一个被神化了 的诸葛亮 , 是他理想主义的体现 , 但作者毕 竟是现实中人 , 而现实生活中的大量的知 识分子都不可能有诸葛亮那样完美 的人 格 , 那徉的生活际遇和生存空间 。 他塑造了 诸葛亮 , 意犹未尽 , 于是便有了庞统 , 便有 了更贴近生活 , 更贴近现实 , 更贴近作者 自 己的这一知识分子群像中的悲剧性格 。 现在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作者在对这 个人物塑造上所下的艺术功夫 。 庞统被作者安排在小说第三十五回和 诸葛亮同时出场 , 出场时只闻其名 , 不见其 人 。 是司马徽 向刘备举荐经纶济世之才时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10-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08:46 , Processed in 1.52858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