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孔老二的
“
必也正名乎
”
那套玩艺儿
。
封建社会一天天走向下坡路
,
阶级矛盾尖锐
,
统
治者不仅害怕人民群众造反
,
也害怕地主阶级内部出革新派改变现状
。
为此
,
他们 扯起
“
正名
”
的破旗
,
以操 为贼
,
对曹操的所谓
“
篡逆
”
口谏笔伐
,
以维护地主阶级 气 息奄
奄的统治
。
但是
,
历史现象是复杂 的
,
北宋 大地主顽固 派头子
、
尊儒反法的 司马 光
,
在
他编写 的《资治通鉴》里
.
以魏为正统
,
对曹操作了较好的评价
,
这是他出于 为 当时风
雨飘摇 的北宋皇室维 持统一危局的需要
,
而不是 对尊法反儒 的政 冶家曹操有什么好感
。
宋以后尽管儒家和一些反 动派咒骂曹操的 声浪如 乌云盖顶
,
但进步的思想家们
,
对
于 曹操和他 的历史功绩
,
总是加 以肯定的
。
明朝著名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想家李赞
,
就称
赞曹操
:“
必如曹孟德等
,
方可称之为江淮河海之水
。”
唯物主义思想家王船山
,
说曹操
行 的是一条
“
申韩
”
路线
,
称 赞 曹操统一北 方的功绩
,
“
操之威 力
,
割二衰
,
俘吕布
,
下
刘表
,
北 扫 乌桓
。”
还说曹操
“
能用人 而尽其才
,
人争归之
。”
曾经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章炳麟
,
在他 的《魏武帝颂》里
,
从 打 击割据势力
,
安定边疆
,
抑制豪强
,
节俭
,
重农
,
治法等各方 面肯定了曹操的功绩
。
并且认为正是由于这 些措施的实行
,
曹操才能
“
承炎
镭(指汉朝
,
馏
,
即刘)之讫录
,
(末运)尸(居
,
掌握)中原之魁柄
(大权)
。”
这
是对曹操的极 大赞扬
。
曹操所 以成了反 面人物
,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三国演义》的影响
。
《三
国演义》把曹
操描绘 成
“
窃国弄权
”、“
欺君阁上
”
的
“贼 子”。
这是 对历史 的歪 曲
。
鲁迅曾经尖锐地
指 出
:“
我们 讲到 曹操
,
很容易就联想起
《三国志演 义》
,
更而想起戏台上 那一位花脸的奸
臣
,
但 这不是观察 曹操 的真正方 法
。
其实
,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
至少是一个英
雄
。”
当然
,
曹操毕竟是个封建社会的政治家
,
和 社会主义的英雄人物是不能相 比的
。
历史上对曹操的肯定和否定
,
同对秦给皇的评价相仿
,
是和思想上 和政治上 两条路
线的斗争联 系在一起的
。
这种斗争
,
一直影响和继续到今天
。
当代最大的儒家林彪
,
在
咒 骂 秦始皇 的同 时
,
也 对曹操进行攻击
。
他 不读 书
,
不 看报
,
不懂历史
,
什 么学问也没
有
,
却搬弄起《三国演义》来了
。
他把《三国演义》里赞扬刘备
、
攻击 曹操的诗抄写下
来
,
奉为座右铭
。
诗的内容是
:“
勉从虎穴暂 栖(趋)身
,
说破英雄惊煞人
,
巧借 闻雷来
掩汤(饰)
,
随机应变信如神
。”
林彪所以欣赏这首诗
,
就是阴谋玩 弄
“
韬晦之计
”
,
以
古喻今
,
借咒 骂曹操
,
恶毒地把无产阶级司令部污蔑为
“
虎穴
”
,
当成暂时
“
栖身
”
之
地
。
这就充分暴露了林彪妄图篡党夺权
,
复辟资本主 义的狠子野心
。
然而厉史的辩证法
是无情的
,
林彪倒行逆施
,
结果落得个折戟沉沙
,
粉身碎骨的可耻下场
。
在批林批孔运 动深 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
,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锐利武器
,
研究儒法斗
争的历史经验
,
正确评价法家在历史上 的进步作用
,
深 入批判孔孟之道和尊儒 反 法 思
潮
,
对于搞好上 层建筑领域里政 治斗争和思想斗争
,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 深远 的
历史意义
。
《焚
一朽·
八物》
。
《读通鉴论》卷5《三国》
。
《太炎文录初编》卷2
。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鲁迅全集》
卷
3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
年版
,
第
38 0页
。
一
3
一
1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