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主贵族的老巢柳城
。
离柳城二百多里
,
乌桓才得知曹军前来的消息
,
袁尚
、
袁熙 和乌
桓单于蹋顿匆忙带领数万骑兵前来迎战
。
在白狼山下双方发生激战
,
曹军 大胜
,
斩杀蹋
顿
。
袁尚
、
袁熙逃往辽东后
,
被那 里 的割据势力公孙康擒杀
。
至此
,
最大 的割据势力袁
绍集团被全部歼灭
,
曹操统一北 方的历史任务大体上是完成了
。
郭嘉继承了法家的统一集权的政治主张
,
对国家的分裂割据状态深 恶痛绝
。
在他与
曹操共谋统一天下 的大计时
,
曾表 示不怕南方正在流行的疫病
,
要参加平定荆州 的 战
役
,
并壮烈地宣称
“吾
往南方
,
则不生还
”
《三国志
魏 志郭嘉 传》注引《傅子》
。
由于郭
嘉有着坚定的法家立场
,
坚决贯彻曹操的法家路线
,
以统一天下为己任
,
所以曹操 曾打
算把他生前不能完成的统一大 业委托给郭嘉
。
但不幸郭嘉在随曹操从柳城返许昌时
,
身
染重病
,
回到许昌后不久就病逝了
。
对郭嘉的死
,
曹操是很悲痛的
,
他说
“何
意卒尔失
之
,
悲痛伤心
”
同上忿
对于 郭嘉的功绩
,
曹操曾多次称道
。
他说郭嘉通达
“时
事
”,“
每有大议
,
发言盈庭
,
执中处理
,
洞无遗策
”
《三 国 志
魏志郭嘉 传》注 引《魏书》
。
又说他在
“平
定天下
”
的过程
中
,
“谋
功为高
”
《三 国 志
·
魏 志
·
郭嘉 传》
。
可见郭嘉洞晓形势
,
能因时制宜
,
他的谋划
策略对曹操完成北方统一起了 重要的作用
。
曹操对郭嘉的评价
,
是符合实际的
。
上接第页
说 出了一 些 同情农民 的公道话
,
但地主阶级的立场又使他们害怕和敌视农民革命
,
他们看
到农民革命力量
“
横行千 里
,
如入无人之境
”
顾 炎 武
《亭 林文 集》卷 一《郡国 志》五
,
认为是
一种可怕的破坏力量
,
他们主张统治阶级
“宽
以养民
”,
也是从瓦解农民起义 队伍为出发
点
。
王夫之甚至提出所谓
“
以政安之
,
以法治之
”
《噩 梦》
的安抚政策
,
他还主张对农民
革命领袖
,
则要
“
歼之
”,
或 流戍 边疆
,
采取
“
剿
”和“
抚
”的反革
命两手
。
他们敌 视农民革
命的立场
,
在政治上必然 是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
这就使他们无论政治上的改革或抵抗外
来的民族压 迫都不可能取得胜利
,
他们 所联络和依靠的只是地 主阶级当中一部分革新分
子和 官僚士 大夫
,
他们 的阶级基础是狭窄 的
,
这就决定了他们 的历史悲剧
。
正象王 夫之所
悲叹的
“
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
”。
《自题 墓石》
只能为民族抗战失败而抱终天之恨
了
。
在经济上他们反对土地过分集中
,
主张
“
均田
”。
但他们所 谓
“均
田
”是有
限度的
,
他
们 的改良主张
,
也如列宁所说
“
它是趋 向改善 的一 个一定 的步骤 或
‘阶段
”,《不 应 当怎
样写决 议》
,
其根本目的仍在于维护封建制度
。
这说明历史上的法家主张是远不能和农民
起义相比的
,
“
人民
,
只有人民
,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 的动力
”。
只有人民的力量才能推翻
一个腐败的封建王朝
,
才能给入侵的外族贵族以沉重打击
。
而法家只有在顺应这种历史
潮流下
,
才能发挥某些进步的作用
。
我们研究 明清之际法家的进步作用
,“
是给历史以一
定的科 学的地位
,
是尊重历史 的辩证 法 的发展
,
而不 是颂 古非 今
,
不是赞扬任何 封建 的
毒素
。
”明清之
际的进步思想家
,
由于其阶级局 限性和历史局 限性
,
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自
觉地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
不可能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
。
因而他们也
不可能彻底批判孔孟之道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