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对《略论“建安七子”说的分歧和由来》的异议
(0 次评价)3827 人阅读0 次下载
岌全篇 , 由这 “今之存者 , 已不逮矣”引申出 “这样就把当时还活着的曹植与杨修一 日否定 了 ” 的意思 , 是不能使人信服的 。 进而断言 “ 其目的显然在于剥夺他们的政治资本 , 贬低他 们的文学地位 ” , 更难理解 。 尽管在曹操面前 , 曹植曾 “以才 见异 ” , 但其文学地位绝不是 他主要的 “政 治资本 ” 。 《三国志 · 魏书 · 王集传》裴注引《世说》有这样的记载 :“魏王 尝出征 , 世子及临蓄侯梳并送路侧 。 植称述功德 , 发言有章 , 左右属目 , 王亦悦焉 。 世子怅 然自失 , 吴质耳曰 :` 王 当行 , 流涕可也 。 , 及辞 , 世子 泣而拜 , 王及左右咸欺秋 , 于 是皆 以植辞多华 , 而诚心不及也 。 ” 说明曹梳的文才有时竞招致政治上的失败 , 曹王自有胜曹植 之术 , 没有必要去贬低曹植的文学地位 , 从而 “剥夺他们的 政治资本 ” 的 。 《三国志 · 魏书 二 陈思 王植传》中说 :“植任性而 行 , 不自雕励 , 饮酒不节 。 文帝御之以术 , 矫情自饰 , 宫 人左有 , 并为之说 , 故遂定为嗣 。 ” 这不是讲得很清楚吗?曹还与曹植在争夺王位继 承权的 斗争中的胜负 , 同什么 “文学地位” 无关 , 更谈不到与所谓 “七 子”说 之分歧有联系了 。 至于 杨华 , 他依附于曹植 , 他在政治上的得失 , 取决于曹梳的地位 , 不决定于他的 “文 学地位 ”。 曹植失势 , 他的 “文学地位” 再高也无济于事 ; 曹植得势 , 他的 “文学地位” 再低也可以飞 黄腾达 。 “文学地位” 如何 , 不能成为他的 “ 政治资本 ” , 曹王有什么必要去贬低他的 “ 文 学地位 ” 呢?杨修之被杀 , 不 正在于曹操考虑到他 “颇 有才策 , . 而又袁氏之甥也”吗? 第四 , 说曹不千方百计为孔融评功摆好 , 加上 “建安七 子” 的桂冠 , 借以贬低曹植的文 学地位 , 与事实不符 p 因 为《略论》既承认孔 融 “是曹操的 政敌之一 , 并因此被曹操杀戮 ” 的 , 又认为《典论 · 论文》是针对曹植 、 杨修而发 , 意在 “彻底剥夺 曹植与杨修的文学家地 位” , 借以达到争夺王位继承权的目的 , 相互 矛盾 。 决定王位继承者的是曹操 , 曹王抬出曹 操的 “政敌” 来评功摆好 , 岂不担心会触怒父王 , 从而动摇 太子 的地位吗?列 孔融为 “七 子 ” 之首 , 从政治的角度来考虑 , 不仅起不到打击曹植的作用 , 反而会不利于自己 。 因此 唯 一合理的解释 , 只能说他是在论文 , 而不是在搞政治斗争 。 曹王为什么要把年辈不同 、 与其 他六人政治态度不同的孔融拉进 “ 七子 ” 之内呢?一 是由于 孔融在当时 “ 名重天下 ” ; 二是 由于曹巫主张 “文以气为主” , 而孔 融诚如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 中所说 , “ 早是 ` 以气为主 ’ 来写文章的了 ” 。 曹王不因孔 融是父王的政敌而抹煞其文学的 成就 , 但对其文学成就 的 评价 , 所持的态度则是一分为二的 。 《典论 · 论文》上 的话极其清 楚 :“孔融体气高妙, 有过人者 。 然不能持论 , 理不胜辞 , 以至乎杂以嘲戏 。 及其所善 , 扬 、 班铸也 。 ” 有肯定 , 也有批判 。 批判的比重并不算小 , 因 此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 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 :“孔 融 作文 , 喜用讥嘲 的笔调 , 曹工很不满意 他 。 ” 《略论》所 谓的曹王 “千方百 计地为孔 融评功摆好 ” , 何所据而云 然呢? 第五 , 既然肯定所谓 “建安七子” 说的 分歧是同曹巫与曹植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政治斗争 分不开的 , 是这一政治斗争 的产物 , 为什 么曹王的 “七 子” 说不在建安 二十 二年 (217) 立 为太子前提出 , 反倒在其后多时才提出呢?他既立为太子 , 斗争的对手曹植已经失败 , 他还 要提出 “七子” 的所谓 “歧说” 来作为斗争的手段 , 意义何在呢?虽然 , 曹工在称帝后对曹 拉等进行过更沉重的打击 , 但这些行为已非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 。 我们的异议 , 如果有不当之处 , 欢迎高敏同志和 读者批评指正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8-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1 04:15 , Processed in 0.65122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