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思想上政
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
。
”
曹操之所以能够最后取得统一北
方的胜利
,
最根本的原 因就在于他思想上
“
性木信天命
”
国
,
破除了对儒家孔孟之道的迷
信
;
政治上
“揽
(掌握了)
申
(不害)
、
商
(较)
之术
”
⑧
,
实行了正确的法家路线
;
军事上 坚持统一战争和
“疆兵足食”
的政策
,
能够用朴素唯物 论和辩证法 的思想作为指
导作战的理论基础
,
懂得人在战争中的主导 地位
,
懂得必须使主观与客观统一 和矛盾转
化的道理
。
历史一再证 明
,
只有路线正
,
才能战必胜
。
毛主席指出
:“在阶级杜会中,
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
,
各 种思想无
不打上阶级的络 印
。
”
@曹操毕竟只是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尽管他在坚持革新
统一这方面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
,
有其一定的进步性
;
然而在对劳动人 民实 行地主
阶级专政这方面
,
他同整个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
他参加了武装镇压黄巾
起义
,
他的军 队
,
归根结底仍然是地主阶级专政的工具
。
他的军 队的纪律
,
主要是靠强
迫命令和刑罚威胁来维持的;他的
“以法治军”
,
有很多方面反 映了阶级压迫的 内容
。
他的 屯田
,
亦带有阶级剥削的性质
。
他对于孔孟之道的 批判是不彻底 的
,
他的朴素唯物
论和辩证法的思想也是有限的
;
他虽 然强调
“人为
贵
”
,
但实际上只是看 到少数
“贤
士大夫
”
的作用
,
而看不到广大士兵和 人民群众的力量
。
他也打过败仗
,
公元二O 八年
的赤壁之战
,
就是曹操战略上的一 次重大失利
。
除了客观原 因之外
,
根本的原 因
,
还在
于他一时盲目的骄傲和轻敌
,
主观意图脱离了客 观实际
。
当然
,
“
我们不能要求事实 上
的常胜将军
,
这是从古以来就很少 的
”
L
。
而且我们判断历史人物的功绩
,
“不是根据
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
,
而 是 根据他们比他们的 前辈 提供了新的东
西
。
”
国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地来看
,
曹操仍然不失为我 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智
勇双全的法家军事家
。
毛 主席总结了我国古代战争的历史经验
,
批判地继承了我 国古代兵法的优秀遗产
,
创造 了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 略战术原 则
,
用 于指导中国的革命战争
。
毛 主席历 来十分重
视人 民军 队 的建设
,
并根据人民军 队的性质
,
为我军制定了
“三 大纪律八项 注意”
和一
整套政治工作原 则
。
在党的领导下
,
我们 的军 民之 间
、
军政之间
二
官兵 之 间
,
紧 密团
结
,
齐心协力
,
步调一致;
我 军的广大干部战士
,
来自工农
,
又服务于工 农
,
懂得为谁
打仗
;
我军 的纪律
,
是建筑在广大官兵高度的阶级觉悟和路线觉悟之上的
。
所有这些
,
都是曹操所不可同日而语的
。
但是
,
正确分析曹操的军事思 想
,
总结历史的经验
,
对于
我们今天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
,
是可以起到一定借 鉴作用 的
。
注
:
-
①曾操
:
②曹操
:
《军谁令》
《屯田令》
“疆兵足食”:
强 大的武装力量和
经济力量
。
③曹操
:
《遗令》
④L曹操
:
《孙子注
·
谋 攻篇》
⑤曹操
:
《孙子注
·
计篇》
“设而
不 犯
,
犯而必诛
”
:
制定法
令是为了使官兵不去触犯 它
,
谁触
犯了就处罚谁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