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疆学刊第41卷
·
高句丽本纪》载
,
在故国川王
“十六年
(公元1 94年)
秋七月
,
堕霜杀谷."
《后汉书》和《三国史记》所
载的气候情况
,
当在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
,
夫徐国农牧业较发达
,
受此寒流的袭击而造成
“五谷不熟”
是必
然的
。
虽然尉仇台青壮年时期功勋卓著
,
但晚年执政期间老天不作美亦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
。
既然 当
时夫徐人还残留着一些旧的观念
,
将这天灾归罪于国王乃是顺理成章的
.
尉仇台被杀或被废的可能性不大
,
因为旧夫徐的习俗毕竟是过去的事了
,
所留之观念仅是残余而已
,
因此国人对国王的态度及所采取的手段并
不一定象旧夫徐之时那么严酷
。
尉仇台大概因为年迈
、
天灾之故
,
于公元
19 3
年或1 9
4年死去
,
享年大概有
九十岁左右
。
在尉仇台死后
,
由于位居的政绩卓著
、
声望显赫
,
被国人推为国王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
第三层
(自
“
岁岁遣使诣京都贡献
”
至
“簿敛送官”
)是记载夫徐同曹魏的关系以及围绕这种关系而在夫
徐内部发生的政治斗争
。
笔者认为
,
“岁岁遣使诣京都贡献”
指的是位居每年派遣使者到魏都洛阳进贡
,
说
明夫徐在东汉灭亡之后执行了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的方针政策
。
如前所述
,
位居就任国王当在公元1 9
3年或
1 9
4
年
,
正是公孙度雄张海东而中原军阀混战时期
,
夫徐不可能同东汉中央政府保持什么关系
.
又因公孙度
对夫徐所采取的是一种友好态度
,
所以位居有可能象前任国王尉仇台那样
,
归附辽东地方政权
。
及曹魏政权
建立以后
,
夫徐才转而同中央取得了联系
,
并
“岁岁遣使诣京都贡献”。
《三国志
·
魏书
·
文帝纪》载
:
汉献
帝延康元年(公元
22 0 年)
三月
,
“
涉貂
、
扶徐单于
、
焉誉
、
于阂王皆各遣使奉献
.
”
这年春天正月
,
曹操死
去
,
三月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
此时虽然汉献帝尚未正式退位
,
但曹魏王朝的曙光即将来临
,
夫徐王
位居在此时派出使者前往中原朝贡
,
实是明智之举
。
既言
“
岁岁
”
遣使贡献
,
延康元年仅是开头罢了
。
然而
,
位居所奉行的政策在夫徐统治阶级内部并没有取得所有人的支持
,
季父牛加父子就是典型代表
。
陈寿说
“季父牛加有二心”,
指的就是这种不同政见
。
大概事态已发展到 了严重地步
,
致使位居不得不采取
镇压的手段
,
将季父牛加父子处死
,
并将其财物没收归官
。
明学
、
中澎同志将
“簿敛”
理解为收敛牛加的尸
体
,
认为牛加被处死后
“
只用林桔帘子捆卷起来
,
而不用棺撑
”,“也就是草草收敛”。
对这种说法
,
笔者亦不
敢苟同
。
不错
,
“搏”
与
“箱”
相通
,
“
敛
”
与
“
硷
”
亦相通
,
但这里的
“搏敛”
却不能作
“箔硷”
讲
.
试想
,
派遣使者将罪犯牛加的尸体送交官家
,
会有什么必要呢?簿者
,
登记也
,
敛者
,
收集也
,
“遣使簿敛送官”
是
指位居派遣使者将没收的财物收集起来登记手册
,
送往玄冤郡府
。
此事的发生
,
当在司马鼓平灭公孙渊以后
的年代里
,
但并不象明学
、
中澎同志所说在王顽讨伐高句丽之后
。
位居和季父牛加同前任国王尉仇台究竟是什么关系
,
是需要进一 步明确的问题
.
明学
、
中澎同志认为
“
夫余在汉末更属辽东时
,
其当事人并非尉仇台
”
而是范书《夫徐传》中的
“王
夫台
”,
却又说牛加是尉仇台
的弟弟
,
位居是尉仇台的儿子
,
“仇台在位末年,
王弟牛加
、
王子位居叔侄二人共掌朝政
”,
前后自相矛 盾
。
无
论是就错简的原文看
,
还是从笔者整理后的那段文字看
,
丝毫不见位居与尉仇台是父子关系的迹象
,
而与此
相反
,
位居登上王位并不是世袭制的子继父位
,
陈寿在文中追述
“旧
夫徐俗
”
的目的
,
就是说明这一问题
。
第四层
(自
“正始中”
至
“
供军粮, ’ )是写夫徐支援魏军讨伐高句丽
,
进一步揭示双方的友好关系
。
如果
说位居
“
岁岁遣使诣京都贡献
”
是夫徐国的既定方针
,
派遣使者将牛加的财物送交玄冤郡府是附属曹魏地方
政权的一种姿态表示
,
那么支持魏军讨伐高句丽就是同中央政府保持一致
、
向天子履行臣子义务的一次实际
.
行动了
.
众所周知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
无论在统一状态还是分裂状态
,
自秦朝以后多实
行郡县制
,
但也常常辅之以分封制
,
而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
,
则往往采取后一种方式
。
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接
受朝廷的册封
,
向朝廷称臣
,
并要履行作为臣子的义务
。
纳贡是义务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
除此之外
,
提供军
赋
、
力役等也是不可缺少的责任
。
夫徐建国以后
,
同朝廷的关系比较密切
,
一直接受中央政府或地方郡府的
领导
,
虽有时对所邻边郡进行寇钞
,
但主流还是服从而不是背叛
。
据
《后汉书
·
安帝纪》载
,
建光元年
(公
元1 2
1年)
“
冬十二月
,
高句骊
、
马韩
、
秽貂围玄冤城
,
夫徐王遣子与州郡并力讨破之
”;
延光元年(公元1 2
2
年)
“春二月,
夫徐王遣子将兵救玄冤
,
击高句骊
、
马韩
、
秽貂
,
破之
,
遂遣使贡献
”,
李贤注云
:“夫徐王子,
,
尉仇台也
.
”
而夫徐王
,
自然是夫台了
。
位居就任国王以后
,
继承了前两任国王的传统
,
在玄冤太守奉命征高
句丽时
,
夫徐义不容辞地提供军粮
,
表现了对曹魏政府的忠心及其责任感
。
王顽于何时始任玄冤太守
,
因史料缺乏而不十分清楚
,
以笔者之见
,
当在公孙政权覆灭以后
。
公孙渊割
据辽东时
,
玄冤太守是王赞
,
这可由《三国志
·
昊主传》裴松之注引《昊书》所云
“玄冤郡 太守王赞领
户二百
”
为证
。
公孙渊覆灭之后
,
玄冤太守肯定是要换人的
。
我们从王顽取道夫徐地区追讨高句丽败军并亲
赴夫徐首都
(今吉林市一带)
来看
,
似乎在此之前王硕与失徐有过接触
,
也许在位居镇压牛加父子
“遣使簿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