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诸葛亮“奇谋为短”证
(0 次评价)3643 人阅读0 次下载
以诸葛亮惩于祁山 , 后必出从 陈仓 , 乃使将 军郝昭等守陈仓 , 治其城 。 ·· 、十 二月 , (诸葛) 亮引兵出散关 , 围陈仓 , 陈仓已有备 , 亮不能克 。 ” 因此 , 这一场攻坚战进行得十分艰苦 , 蜀军攻 城 二十多天 , 不克粮尽 , 只得退兵 。 第五次北伐 , 诸葛亮驻军五丈 原 , 作战指导思 想力求稳妥 , 是一场阵地战 。 司马豁在分 析战情时 , 曾对部将说 :“ 亮若出武功依山东转者 , 是其勇 也 ; 若西上 五丈原 , 诸军无事 矣 . ” (《水经注 · 渭水》)诸葛亮果然无勇 , 西去了五丈原 。 魏国将领不仅估计到诸葛亮 缺乏胆识 , 而且对蜀军的军事行动都作出了准确判断 , 处处掌握了战争 主动 权 。 据《三国 志 · 魏书 · 郭淮传》载 : “ 青龙二年 , 诸葛亮出斜谷 , 并田于 兰 坑 。 是时司 马(鼓)宣王屯 渭南 , (郭)淮策亮必争北原 , 宜先据之 , 议者多谓 不然 。 淮日 : ` 若亮跨渭登 原 , 连兵北 山 , 隔绝陇道 , 摇荡民 、 夷 , 此非国之 利也 。’ 宣王善之 , 淮遂 屯北原 。 堑垒未成 , 蜀兵大 至 , 淮逆击之 。 后数日 , 亮盛兵西行 , 诸将皆谓欲攻西 围 , 淮独以为此见形 于西 , 欲使官兵 重应之 , 必 攻阳遂 . 其夜果攻阳遂 , 有备不得上 。 ” 其后 , 两军扎营列 阵相峙 , 诸葛亮急于 求战 , 而魏军却拒守不 出 . 套 三 国 志 · 魏志 · 明帝纪》载明帝给司 马郭的诏书曰 : “ 但坚壁 拒守以挫其锋 , 彼进不得志 , 退无与战 , 久停则粮尽 , 虏略无所获 , 则必走矣 。 走而追之 , 以逸待劳 , 全胜之道也 。 ” 对手在战争中棋高一著 , 而诸葛亮 面对僵局则缺乏高招 , 言其 “ 应变将略 , 非其所 长 ” , 是不为过 的 。 五 、 谨慎的性格决定了诸葛亮不长于奇谋 。 “ 诸葛一 生惟谨慎 ” , 后 人这样 称誉诸葛 亮 . 他在《出师表》中也说 :“ 先帝知臣谨慎 , 故临崩寄巨以大事 ” 。 而将帅的性格 , 谨慎 与冒险 , 安静与焦躁 , 都将直接影 响指挥作战 。 谨慎的将帅 , 在用兵打仗中往往求稳妥 , 不 敢出奇弄险 , 诸葛亮不 用魏延出 子午谷的计谋 , 就 突 出地反映了他 谨慎性格的特点 . 在第一 次北伐前的军事会议 上 , 承 相司 马魏延 独出奇计说 : “ 闻夏侯榭少 , 主婿也 , 怯 而无谋 。 今假延精兵五 千 , 负粮五 千 , 直从褒中出 , 循秦岭而东 , 当子午而北 , 不 过十日可 到长安 . 榭闻延奄至 , 必乘船逃走 。 长安 中惟有御史 、 京兆太守耳 , 横 门邸 阁与散民之 谷足 周食也 。 比东方相合聚 , 尚二十许日 , 而公 从斜谷来 , 必足以达 。 如此 , 则一 举而蒯口以西 可定矣 . ” 诸葛亮却认为 :“此 悬危 , 不如安从 坦道 , 可以平取陇右 , 十全必克而无虞 , 故 不 用 。 ” (《 三 国志 · 蜀志 · 魏延传》注引《魏略》) 乘虚蹈隙出奇兵 , 是古代兵家常用 的取胜之道 , 曹操冒险袭击乌巢获胜 , 决定了官渡之 战的命运 ; 周瑜用黄盖诈降成 功 , 赢得了赤 壁大捷 ; 邓艾偷渡阴平 , 变被动为主动 , 加速了 蜀国的灭 亡 。 这种战例是举不胜举的 。 而诸葛亮作为一个将帅 , 却要求战争 “ 十全必克而 无 虞 ” , 弃魏延之计不用 。 因此 , 后 人多以此来印证 “ 奇谋为短 ” 的评价 。 明 人子慎行在《读 史漫录 》一书中说 :“ 魏延假精兵五千 , 从褒中取 长安 , 而孔明不用 , 正使魏不可使者 , 诸 将之中更无可使者邪 ? 坐失良图 , 以正取胜 , 数出无功 , 继之 以死 , 陈寿之短其用兵 , 言不 漫矣 . ” 古时用兵 , 以对阵交锋为正 , 设计 邀截袭击为奇 。 《孙子 · 势 篇》日 :“ 三军之 众 , 可使必受敌而 无败者 , 奇正 是也 。 ” 又曰 :“ 战势不 过奇正 , 奇正 之变 , 不可胜穷也 。 ” 《 老 子 》日 :“ 以正治国 , 以奇用兵 。 ” 而诸葛亮用兵重 “ 以正取胜 ” , 所以数出少功 。 出兵子午道 , 是否就一定能获胜 , 今天已无从回答 。 历史不可以实验 。 但是 , 魏 晋 时 (下转54页) 一 49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2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04:08 , Processed in 0.65377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