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一箭多雕的艺术手法——析《三国演义》中关于识别庞统的描写
(0 次评价)3777 人阅读0 次下载
“碌碌庸才” , “其实不称所职” , 于是向孙 权J住荐庞统 。 这说以哑是置尽事 列 益于个人名 位 之上 的有识之士 。 为了说服孙权 , 他搬出孙权最为赏识的周瑜和孔明 :“往 日周公 瑾多用 其言 , 孔 明亦深服其智 ” 。 并且不得不把旧事重提 :“亦 壁座兵之时 , 此人曾献连环 策 , 成 第一功 。 - 一 主 公想必知之 。” 明知哪权不可能不知道这关系到赤壁大战胜 败的 重要一环 , 却 又郑重 地再强调一遍 , 不怕有可能胃 犯孙权 , 一赖为菌荐贤的赤诚之心 , 跃然纸 _ !: 。 他荐 贤的真诚表现了他让 贤的真诚 。 第三 , 表现了他作为东吴的栋梁 、 杰出的政治家的博大胸襟 。 在 孙权拒用庞统后 , 庞坑 曾向鲁肃戏言 :“ 吾欲投 曹操去也 。 ” 鲁肃则劝他说 : “此 明珠投 暗矣 。 可往荆州投刘皇 叔 , 必然重用 ” 。 当即 “作书奉荐” , 又 嘱庞统 :“公辅玄德, 必令孙 、 刘两家 , 无 相 攻 击 , 同力破曹 。 ” 这 表明了鲁肃的良臣择主而事的 主张 , 更表明了他 坚持 “孙 、 刘联合 , } 司 力破曹 ” 的战略方针 。 在这个问题上 , 他的见解远胜周瑜 。 第四 , 表现了他诚实仁厚的性格特点 。 在孙权拒纳庞统后 , 又有这样一段义字 : 鲁肃 出谓庞统曰 : “非 肃不荐足下 , 奈吴候不肯用公 。 公且耐心 。 ” 统低头长 叹不语 。 肃 曰, “ 公莫非无意于 关中乎? ” 统不答 。 肃曰 : “公袍 匡济之 才 , 何往 不利?可实对肃言 , 将 欲何往? ’夕 语直情真 , 浑朴动人 , 表现 了鲁肃对故人的一片古道热肠和贝责到底 的精神 , 休现 了他 质朴无华 、 忠厚老实的性格 。 对待庞统 , 与鲁肃截然不同的是 孙权 。 孙权本 也是识才用贤的佼佼者 。 他倾 心待周瑜 , 委以重任 ; 巨眼 识鲁肃 , 视为股脓;不拘一格 , 选拔吕蒙于行阵之中;独排众议 , 重用陆逊于 急难 之时 。 他广纳贤士 , 使东吴的文臣武将 , 灿若群星 , 江东人物 , 盛称一时 , _ 因而得以虎 踞江东 , 鹰扬吴会 。 然而 , 对待庞统 , 这个敏于 识才的慧 眼英豪 , 却一反常态 , 变得如此浮 浅 、 平庸和愚顽 。 他以貌取人 , 一见庞统 “浓眉 掀鼻, 黑面 短髯 , 形容古怪 ” , 便 “心 中不 喜 ” 。 他又喜听顺耳之言 , 、因他平生 最喜周瑜 , _ 所以当庞统说自己所学 “与公瑾大不相 同 ” 时 , 便觉得庞统轻视周瑜而 “心 中愈不乐 ” , 于 是认为庞统是 “狂 士 ” 而不用 。 其实庞统的 话很客观 、 实在 。 他说自己所学与周瑜大不相同 , 正如司马徽说孔明所学与徐元直 、 崔州 平 、 石广元 、 孟公威大不相同 :“此四人务于 精纯 , 唯独孔明观其大略 。 ” 这正 是孔明与庞 统作为奇才的卓绝 之处 。 偏见泯灭了孙权的理智 , 他武断地 否认庞统献连环计的功劳 , 说那 是 “ 曹操自欲t J ’船 ” , 最后 以 “吾誓不用 之” 的 顽固态度拒纳庞统这个大贤 。 孙权的这个教 训 给人以启迪 : 即使知人善任的 杰出人物 , 一旦只凭自己的好恶识别人才 , 也会严 重地丧失 客观性 , 慧 眼就变成昏眼 , 人才就失之 当面 。 刘备见庞统貌丑 , “心 中亦不悦 ” , 以貌取人 , 只让他充当一个小小的末阳县等 。 他之 所以如此 , 除因庞统貌丑 , 恐怕还因为此时的刘备已非昔日的刘备了 。 昔日 , 一 无匡济之 才 , 二无立足 之地 , 惶惶然若丧家之大 。 而今 , 才有孔 明 , 地有荆州 , 事业蒸蒸日上 , 好似 困龙跃入大海 。 可 以设想 , 如果他在未得孔明的困境中遇到庞统 , 一定不会如此相 待 。 其 实 , 刘备这时 的处境 虽胜于 以前 , 但天下依然未定 , 前程难测 。 然而他又不同于孙权 , 毕竟 还给了庞统一个县宰 , 特 别是 当张飞巡视 返回 “具说庞统之才” 后 , 即蟠然改悔 , 惊呼 “加 待大贤 , 吾之过也! ” 随即令张正去来阳县敬请庞统到荆州 , 并 “下 阶请罪 ” , 又拜庞统为 副军师中郎将 。 庞统这个奇英异才 , 几 经周拆 , 至此才得其所哉!辨才用 贤之难 , 由此可以 概见 。 刘备对庞统先轻而后重 , 终不失为‘个纳贤录能的人杰 。 一48一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2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09:29 , Processed in 3.78567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