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也谈诸葛亮的艺术形象
(0 次评价)4904 人阅读0 次下载
诸葛则不然 . 刘备第三次来访 , 诸葛终于出场 了 , 他的 “隆中对” , 说明他并不忘却世事 , 对当时形势了如指掌,如何三分鼎 足 、统 一夭下 , 早有成竹在胸 。 徐庶赞之为 “绝代奇才” , 并非过誉 。 为救苍生和感刘备 “知遇之 恩” , 他毅然出山 了 。 由于执行隆中决策 , 使刘备转 弱为强 , 从无立锥之地之人成为一 国之 主 。 作者为了写好诸葛亮这个全书的中心人 物的出 场 , 采取 了与众不同的 艺术手法 。 这样写 , 诸葛亮这个智者形象是立起来了 。 今人忽略了 “以 虚写实 、 烘云托月”写法之妙 , 在改编的《诸葛亮》电视 剧中 , 照搬 “平话” 的写法 , 在家 却说不在家 , 如此 一呼便出 , 确是径 直 没趣了 。 《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艺术成就之一是 : “一人 有一人性格 , 一人有一人身份 。 ” 诸葛 亮是个忠贞 、 智慧的典型 , 是三国时代的贤相 。 作者描绘他的一言一行 , 基本上符合他的性 格特征 , 符合他的身份 。 在《三国志平话》中 , 把诸葛亮写成个猛士 、 权臣 : 刘备命诸葛亮 出使东吴求救 , 适曹操派使 到东吴下战书 , 诸葛亮提剑斩了来使 , 迫使孙权借军 。 后 主与宦 官黄皓并坐作乐 , 诸葛仗剑上殿 , 喊声如雷 , 破口大骂 , 并锁了黄皓 。 上述写法既不 新 鲜 — 只是重复前人的故事 , 也不符合诸葛亮的性格和身份 。 《三国演义》不写 “斩 使 ” 之 事 , 而是写诸葛亮 “舌战 群儒 ” 、 “智激 孙 、 周 ” , 胜利完成了联孙抗曹的使命 。 这样写 , 既曲折迷人 , 又显示了诸葛亮的超人机智 。 在历史上 , 诸葛亮是个权高而不压主 、 愚忠型的 贤相 , 《三国演义》也是按照这个原型刻画诸葛亮的艺术形象的 。 诸葛对后主竭尽愚忠 , 后 主遵其父刘备所嘱事诸葛如父 , 诸葛在时后主是 “循理之君” , 黄皓之辈也不敢为非作恶 。 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 第一百回写 后 主中司马璐离间计 , 疑诸葛阴谋篡位 , 乃 召之 回师 , 这 虽属虚构 , 却是为了显示诸葛的愚忠 : 诸葛斗阵打败司 马璐 , 正欲乘胜取长安 , 而 “将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 ” , 诸葛本可拒绝 回师 , 但他认为 :‘我如不回, 是 欺主 矣 。 ” 还是遵旨回师 。 历史小说的人物故事是允许虚构的 , 但要不违背历史其人 的性格特征和 主要事迹 , 如太离谱 了 , 那不是历史小说人物了 。 因此 , 把诸葛写成猛士 、 权臣不如写他是忠贞 、 智慧的贤相较 符合历史其人的实际 。 集众智于一身 , 是作者塑造诸葛亮的艺术手法之一 。 《三国志 · 吴书》裴松之注 .“ 《魏 略》曰 : 权乘大船来观 军(按 : 建安十八年正月 , 曹操与孙权相拒于濡须) , 公使弓弩乱发 箭著其船 , 船偏重将覆 , 权因 迥船 , 复以一面受箭 , 箭均船平 , 乃还 。 ” 可见 “借箭” 之说 其源来之孙权 。 在《三国 志平话》里则写是周瑜 。 《三国演义》的 “用奇谋孔明借箭” 的故 事正是据此写成的 , 但比之孙权 、 周瑜 “借 箭”故事离奇得多I又如诸葛的 “空城计” , 史 未记载 , 《蜀书 · 诸葛亮传》裴松之 注郭冲 “三事” 记有此事 , 《魏书 · 文聘传》也有裴松 之引用《魏略》类似 “空城计” 的记载 , 但裴松之都论证其非事实 , 显然是属于民间传说 , 《三国演义》引用这些传说并加以渲染 , 以显示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 总而言之 , 诸葛亮这个忠贞 、 智慧的典型是不朽的 。 但也有其不足之处 , 正如鲁迅先生 所 说 :“状 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 。 如写诸葛祭风 、 退风 、 镶星 、 未卜先知 以及使用循甲法 , 等等 。 但世 上没有毫无缺点的事物 , 诸葛亮艺术形象又何 能例外 。 套 注 : 刘知 渐《诸葛亮形象的真实性问题》 (《三国演义学刊》 l ) 。 白盾《诸葛亮形象新探》 (同上) 。 《蜀书 · 庞统传》裴松之注 引自《九州春秋》 。 《蜀书 · 法正传》 。 幸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02:04 , Processed in 0.96170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