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历史记录——关于《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思想倾向
(0 次评价)4215 人阅读0 次下载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8 6年第5期 叫 健 冬 “ 川 论柳 宗元 山水记的诗情 美 李育仁 山水 记 , 滥筋于 《尚书 · 禹贡》 , 漫 衍于 《山海经》及《楚辞》 、 汉赋 , 蔚 然于北魏的 《水 经 注》 。 但 与《水经注》同时 出现的《文 心雕龙》 , 却对这历史悠久的山水记并 未论 及 , 在肖统主编 的文学 总集《文选》里 , 也对它闭 门不纳 。 形成这种有趣的文学现象 , 除了 由于南北朝 的北方文人学 士以 “经学” 为圭泉 , 崇尚朴质学风 、 南方文人学士以 “玄学” 为 依归 , 富于哲理探求所产 生的不同影响外 , 主 要原因则是 由于 “记 体文 ” 一向被认为是, . f 己 事之文 也 ” , “ 以善叙事为主 ” , 不需要作者 的 “缘物起兴” , 因而在南朝广泛开展 的探讨 文学观念 的浪潮中 , 在身经丧乱 、 亚待借物咏怀的作家们的创作实践中 , 愈益暴 露了 记休 文 、 包 括山水记自身存在 的弱点:即远远不能适 应舒卷愁情 , 遥深寄兴的 客观要求 。 因而 肖 统 在 《文 选 · 序》里 明确地 说 : t ’i己事之史 , 系年之书 ” , 不过是 “纪 别 异 闻 ” , 均 未选 及 ; 只有 “事出于沉思, 义归于翰藻 ” 的文学作品 , 才 “杂而集之” 。 这 就是 山 水记 因与 “ 纪另l J异闻 ” 有血缘关系 , 与诗意 “沉 思” 和才丽 “翰 藻 ” 又格格不入 , 而被摈斥于 文 学领 域 之外的根本原因 。 但经过三百年的沉闷 、 肖条的岁月 , 到了柳宗元 的手里 , 却点铁 成金地赋山水记以清 新 、 浓 郁的诗情 , 因而使 它跻入文学殿堂 , 一跃而为情景交 融地反映心灵 的文学珍品 。 山水 记跨入 这样的新纪元 , 应是韩愈 、 柳宗元等进行文学改革运动 的成绩 之一 , 所以对文体偏 向 于 保守的明人 吴呐 在他的《文章辨体 · 序说》中也不得不承认 :“ 记之文 , 后之作者 , 固以 韩退之 《画 记》 、 柳子 厚游山诸 记为体之正 。 然 观 韩之《燕喜亭记》 , 亦微载议论于 中 。 至 柳之 记新堂 、 铁炉步 , 则议论之辞多矣 。 追 至 欧 、 苏而后 , 始专有以议论为记者 。 ” 这段 话 值得注 意 的是 : (一)在 记体文 的改革中 , 柳宗元比韩愈表现得更彻底 , 更有创 作实践 的成 果 ; (二)改革后的记体文 的特点 , 是有了 “议论” , 也 就是有了抒情寄意的成分 ; (三) 这 种 “正 体 ” 的记体文 , 对后 代有广泛 、 深远的文学 影响 。 ,门、尸气,内冲门卜尸晰, 尸、洲山、沪、,函气产 (上接 第3 , 1页) 罗贯中拿起 笔来 , 用巾华民族 的历史业绩来 丧 现现实的民族精神 。 《通俗演义》的产生 , 它所热烈歌颂 的以爱国 、 救国 、 报国为核心 的民 族精神 , 对于任何被压迫的人民都是一种巨大的动员力量 , 它将下千万万的底民召唤 到反抗 压迫和奴役 的战场 _ l二 , 把 他们 锻炼成民族 的英雄 。 《通俗演义》所推崇的忠 义 、 仁德 、 气节 等 , 对于手持武器 作拼死搏斗 的人们是多么 强大的组织力量!而勇武和智慧 , 无 疑会极大 地 增强起 义 军 的战斗力 。 这 就是《通 俗演义》这部小说 之所以会酝酿 、 产 生于 “乱 世” 的历史 和 民族 的原因 。 它以文学艺术的伟大成 就 无愧于这一历史和民族的重托 。 一 35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3 15:34 , Processed in 0.93454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