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尹缉熙罗 剑霞外君子而内小人
—
刘备论
备是以貌取人
,
而其 实是对人才的作用认 识不清
。
刘 备
“
三顾 茅庐
”,
也并 非认 识 到 诸 葛亮 之
才
,
以及 这种
“
才
”
的作用
,
而是在自己走 投无路时才
“
三顾
”
的
,
是在水 镜
、元直 推荐下
才
“
三顾
”
的
。
现在
,
取得了赤壁之 战的胜利
,
有了立足之地
,
志得意满
,
好象不再需要人 才了
。
刘备确 实
有帝王之 志而 无帝王之才
。
庞统到 任后
,“
不理 政事
,
终日嗜酒 为乐
”
,
以示 对刘 备用人不当的
反抗与批评
。
刘备 深知
“
保民而王
”
的道理
。
携民过江就是刘 备
“
保民
”“
爱民
”
的证明
。
当曹兵紧追不舍
时
,
刘备携民过江
,
于船上望见百姓扶老携幼
,
两岸 哭声不绝于耳
,
大勃曰
“
为吾一人而使百 姓
遭此大难
,
吾何生哉
。”
欲投江 而死
。
这一
“
坳
”
,
一
“
投
”
,
换 来 老百姓 的真心拥 护
,“
仁君
”
形象 高
高耸立于百姓的面前
。
毛宗 岗却说
“
玄德之 欲投江与曹操 之买民心一样
,
都 是假处
。
然 曹操
之假
,
百姓 知之
,
玄 德之 假
,
百姓偏不以为假
。
虽同一假也
,
而玄德胜 曹操多矣
。”
李渔则以二字
概括
“
纯假
”。
这百姓不以为假的
“
假
”
,
当他自领 益州牧时
,
就 暴露 无遗了
,
刘备
“
欲将成都 有
名田宅
,
分赐诸 官
。”对
此
,
赵云谏曰
“
益州 人民屡遭兵火
,
田宅皆空
今当归还 百 姓
,
令 安居复
业
,
民 心方定
,
不宜夺之 为私赏也
。”
战 将尚知爱民
,
还田宅于民
,
而这位
“
以人为本
”
、“
保民而
王
”
的仁君
,
则 夺民之田宅为 私 赏
,
可见 这 种
“
爱民
”
、“
保民
”
也是 策 略
,
也是百 姓不以为奸的
“
奸
”
,“
而王
”
了则不
“
保民
”
了
。
刘备对老百姓是 如此
,
对其 亲人 也是 如此
。
我们不说他 的
“
妻
子如衣服
”
的高论
,
杀义子刘封
,
足见其 残忍
。
刘 封听信孟达谗 言
,
不救 关羽
,
贻误军 机
,
确实有
罪
。
至于该杀该 罚
,
本可按律 明证 其罪
。
可刘备 却使用了郑庄公不教而诛的阴谋手段
,
让刘封
与孟达相互残 杀
,
最 后还 是除掉了用事 实证明忠于自己的义子刘 封
,
这大概是 刘封不该强于刘
禅吧
。
刘备的残忍心狠与郑伯
、
曹操 有何区别
刘备 深谙谦让之 道
。
刘表以荆州相托
,
刘备推让再三而取得了荆州
。“三让”徐
州
,
即又得
到了徐州
,
应刘璋之约
,
入川 征讨张鲁
,
也在推让中 自领益州牧
。
“
正位称 帝
”也 推让 者三
孔 明
与许靖上表
,
请刘备即登帝位
,
刘备惊呼
“
卿等陷孤不忠不 义之耶这是 一让三日后
,
孔明又
引众 官入 朝
,
请汉中王出
。
刘备则说
“
孤虽是 景帝之孙
,
并未有德泽以布于民
,
今一旦 自立为
帝
,
与篡窃何异
”毛
宗岗批道
“
不 言义 不当立
,
但言 德不堪受
,
渐 渐 相近
。”这
是 二 让孔明设
计
,
并针对刘备所言的义
、忠、
德等 作了翻案性的解 释后
,
刘 备 语气 就 变了
“
吾 非推 辞
,
恐天下
人议 论耳
。”毛宗
岗又批道
“
不言己德不堪
,
但 恐人心不服
,
比前又渐渐相近
。”这
是 三 让
。
每
“
让
”一
次
,
实
“
进
”一步
,“
三让
”之 后 就顺
里成章地 登上皇 帝的宝座
。
美国汉 学家浦 安迪精辟
地总结了刘备
“
三让
”
的行为模 式
“
先是 犹豫
,
然 后循 古 例
,
作三次假 意谦 让
,
然后终于被 劝进
的臣下说服
。
在这个模 式中
,
假意谦让
,
让部下劝 进
,
是一个既 定模 式
。”③刘
备这种明
“
让
”
实
“
得
”
的权术
,
不亚于曹 操的明火执仗的抢 夺
。
由此 看来
,
刘备确 实用软语
,
用眼 泪
,
用超乎一般人 的仁 厚征服了人心
,
夺得了帝位
。
难怪
老百姓说
“
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 的
。”其实,
刘备 曾老 老实实交待过 自己成功的 秘决
“
今与我
水火相敌 者
,
曹操 也
。
操以急
,
吾以宽 曹以暴
,
吾以仁 操以橘
,
吾以忠
。
每 与操相反
,
事可 乃
成
。”
刘备这 番表 白
,
无意中道破了他内心的秘密
,
他是把
“
宽
”
、“
仁
”、“
忠
”等 作
为 自己反曹操的
一种策略
,
作为夺取江山的一种 武 器
,
其目的不乎
“
事可乃成
”。
这一招
,
瞒过了当时 的百姓
,
瞒
过 了多少文臣武将
,
连足智多谋的诸 葛亮也瞒过了
,
最多说他是
“
妇人之仁
”,
可见 这刘 备
“
仁
”
的骗术之高明
。
而我们分析刘备这个形象目的
,
可以使人们清楚地 认识到
“
仁君
”是
以仁治 人
,
以治人而治国的
,
这 是 中国文化的
一个 很重要的 内涵
。
参 考文献
①本文中三国演义》的 引文
,
均采用三国演义会评 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
月版
,
不一一注明
。
②李泽厚中国 古代思想史论〔 〕安徽文艺出版 社
,
年第一版第
页
。
②浦安 迪
中国叙事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年月第一版第页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