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谈《三国演义》的虚实关系
(0 次评价)3321 人阅读0 次下载
概括了剥 削阶级政治 家的特色 , 也是元末割据者的指 导思想 。 历史人物的曹操 , 是否说过这句话 , 与 艺术创作无关 , 罗贯中精选这一细节 , 把 “ 曹操 ” 写成了不朽的艺术典型 。 与 此关联 的一个问题 : 《三国演义》反映的是三国时代的社会风 貌 , 还 是元明之际的社会风貌? 在一 些权威看来 , 历史小说当然 要反映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风 貌 , 《三国演义》当然要写三国人 , 叙 三国事 , 反映三国时代的社会风貌 , 艺术是根植在 现实生活的土壤里的 , 离开了现实所提供的细节 , 艺术之花就会枯萎 。 众所周知 , 每个时代 , 每个民族 , 都有它独具的社会习惯和风气 , 春秋与汉 魏很 难一政 , 隋唐与明清又绝然不同 。 但从史书上看 , 秦汉与魏晋就相差 无几 , 所以鲁迅感慨中国历史的 停滞不前 。 实际上 , 由于中国的历史典黔 · 经过史学家的加工 , 只保留了适应性很 强的 政 治 斗争故 事 , 把大量 的社会生活的细节筛掉了 , 似致 无法从这些故事里看出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区别 。 例 如 , 《东周列国志》与《隋唐演义》; 因为只 照史书演义故事 · 就看不出不同的社会风貌 。 观在史 甘 土写的个别故事 , 由于与生活脱离了联系 , 已很难理解 。 例如 , 周昌去朝见刘邦 , 竟然遇上刘邦幸戚 姬!刘邦贵为天子 , 竟无警戒 哨卡 , 官庭可任人出入 , 这怎么理解?在小说中就不应存在这种 孤立灼 与社会风 貌脱节的情节 , 可是作家要凭空虚构出符合那个特定时代风 貌的细节 , 那才是违背历史主义原 则 。 明清许多历史小说 , 其所以不成功 , 其所以达不到现实主义的高度 , 不单纯 是一个技巧问题 , 而 是缺乏符合特定历史 条件的真实细节 。 许多穷途潦倒的文人 , 要描写宫廷生活 , 没有战争经历的书生 描写战 争 , 根本上违背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 “ 千部一腔 , 千人一面 ”, 是宜乎其 然的 。 《三国演界》虽然沿用了《三 国志》与裴松之注中的许多故事 , 但并没有刻意追求与《三国志》 对人物的评价保持一致 。 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 , 把历史故事与现实的细节结合 起来 , 一 并纳人艺 术构思的总体 , 创造出众多的光彩夺月的典型人物 。 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 无需繁琐引证 。 这 就产生了一个新问题 : 历史小说要不要 符合历史真实?什么是历史真实?许多人把史 书上记载 的事件及史学 家的评语 当成历史真实 , 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 根据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只 有反映历史规律的 , 才是 历史真实 。 中国古代许多史学家受唯心 主义与权力斗争的支配 , 记事论人很 难与客观实践保持完全一致 。 这一点古代史学家都很清楚 , 裴松之说 :“ 史之记言 , 既多润色 , 故前 载 所述有非实者矣 , 后芝作者又生意改之 , 于失实也 , 不亦弥远乎? ” 用这个已被改得远离史实的记 载 , 当作历史真实 , 要求文学作品的真实性不是荒诞的吗?何况 , 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历史真实 , 必须 通过社会生活的细节加以反映 。 恩格斯说 :“ 在这个中心画图的 四周 , 他安置了法国 社会的全部历 · 史 , 从这个历史里 , 甚至在经济的细节上(例如法国大革命后不动 产和私有财产的重新分配) , 我所 学到的东西也比从当时所有专门历史家 、 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的全部著作合拢起 来 所学 到 的还 要 多 。 , ,这正如我们从《红楼梦》中认识 封建社会一样 。 如果删掉其中的生活细节 , 既失去了艺术 宾 实 , 也失掉了历史真实 。 当然 , 中国的史书在记 载国家朝代的兴亡 更替上还是真实的 , 作为严格意义上 的历史小说 , 必顶 尊重这个事实 。 也就 是说历史小说应以重大的历史事件为 “经”, 而以作者体验的生 活细节为 “ 纬 ” , 进行构思和 创作 。 因此 , 凡涉及到国家兴亡的重要情节 , 就不能虚构 , 也不应拔高当时的生产 力 , 使人物 现代化 。 但 人们的生活关 系 、 思想感情的细节 , 则是可以根据现实生活虚构的 。 诸葛亮 产汇 赤壁之战中出使东吴 , 在曹军压境的情况下 , 孙 . 刘面临联军强敌 , 内部的矛盾客砚上虽然存在 , 但不 会十分尖锐 , 但在 《三国演 义》中为了塑造诸葛亮的形象 , 设置了 周瑜 与诸葛亮既联 合又斗争为复杂 矛盾 。 这些都能使人联想 到朱元璋与其它农民军之间的复杂矛盾斗争 。 但 这部分斗争细节在 《三国志》 关于赤壁之战 的章节是找不到的 。 这样的情节既突出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思想 , 表现了他在复 杂 的矛盾中既联合又斗争 、 游刃有余的才能 , 又 不违背历史真实 。 当然 , 根据现实构 思真实的艺术细 节 , 必然要注 意历史与现实联系的纽带与契机 l。 在描写过程中 ‘, 既是演 义古史 , 又不为古而古 ; 既吸 收了现实生活的细节 , 塑造典型人物 , 对现实有所针泛 , 又 要浑 然一体不露痕迹 , 做到高度的思想性与 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结合 。 这 就是 《三国演义》成功之点 , 是创作历史小说值得汲取的基本经验 。 卞 奋 未 一一 8 2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11:01 , Processed in 0.64065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