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 德 重法德 寓法中
封 建统治阶级的政治 指导 思想
,
总 是随着阶级关系和阶级 矛盾的变化发展而有所改变
。
秦王朝 推行 法家政治
。
汉 初统 治者实行黄老政治
,
汉武帝采纳 董仲舒的建议
“
罢黝百家
,
独
尊儒木
。
”
东 汉统治者 主要实行 儒家政治
,
刘秀 说
:“
吾理天下
,
亦欲以柔 道行之
。
”
预东
汉末
,
随着阶级 矛盾和统 治阶级内部 矛盾的发展
,
统治者如曹 操 就
“
揽甲
、
商 之法 术
,
该
韩
、
白之奇 策
,”
又重视法家 政 治了
。
不过
,
曹操也开不是只崇尚法家
,
而是儒法兼用
,
主张
“
治平尚德行
,
有 事赏功 能
”
,
匆
“
治定之化
,
以礼为首
,
拨乱之政
,
以刑为 先
”
的
。
总之
,
比之东汉
,
当时封建统 治者的政 治指导思想是有某些改变的
。
诸葛壳的政治 指导 思想
,
也是具有这个时代的特点的
。
论者多只强调诸葛亮以法 治国
,
似乎不无 可以商榷 之处
。
从诸葛亮的治蜀指导思想内容 看
,
刑名之学的法家理论也的确占有
重要地 位
,
如 他
“
作八务
、
七戒
、
六恐
、
五惧
,
皆有条章
,
以训 厉臣子
;
.
”
与法正
、
刘
巴
、
伊籍
“
共造《蜀科》
”
;
为后主刘禅
“
写申
、
韩
、
管 子
、
六韬
”
@之书
;
陈 寿说他
“
科教 严明
,
赏罚必信
”
等
,
这都是事实
。
但是
,
不能因此就认为诸葛亮不重视儒家的政i台
理论而不提及
。
为什么呢:如诸葛亮说
:
“
为君之遣
,
以教化为先
,
诛罚为后
;
”
主张
“
为政以安民为本
”
;
还说
:
“
库序 之教
,
八倩之乐
,
明堂 辟雍
,
高墙宗 庙
,
所以务人之
本 也
”
等 等
,
这些都显然不是唯严法 而 治的法家理论
,
而是儒家的甚 至还是儒家比较重要
的主 张
。
全面看来
,
可以这样认为
,
诸葛亮是以崇德重法
,
儒法兼用为其治蜀 指 导思想的
。
诸葛亮 为什么会崇尚儒家的德政呢?这是因为
,
诸葛亮认为
,
只实行 严刑酷罚的法 治而
不实行德政
,
其危亡可瞬间即 至
。
他总 结秦朝灭亡的原因说
:“
秦以无道
,
政苛民怨
,
匹夫
大呼
,
天下大崩
。
”
怎么理解他说的
“
秦以无道
,
政苛民怨
”
呢?众所周 知
,
从秦孝公任
用商鞍变法以后
,
直 至秦始皇
、
秦二世
,
都是推行商鞍以来的法家政治
。
法家政治在奴隶社
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和实现封建统一的过程 中
,
在这一特 定的历史时期中
,
它起了重大的促进
作用
。
但是它只 强调暴力统治
,
实行 严刑峻法
,
而缺乏以教化为内容的德政思 想
,
如 贾谊
所指出的那样
:
“
仁义不施
”,
“
以暴 虐为天下始
。
”
结采
,
陈胜一呼
,
天下云集响应
,
秦王朝迅即短 命而亡
,
明显地暴露 出法家政治的严 重缺 陷
。
因此
,
诸葛亮认为
,
推 行以教化
为主的德政
,
就可以得到 人民 的支持和拥护
,
儒家称 颂的尧 舜就是代表
。
他说
:
“
日月之
明
,
众下 仰 之
,
乾坤 之广
,
万物顺 之
。
是以尧舜之君
,
远夷贡献
,
祭封之君
,
诸夏背叛
。
非
天移动其 人
,
是乃 上化使然 也
。
”
苛政虐民
,
不得人心
,
德政化民
,
四海归心
,
这个结论
是不难得出的
。
所以
,
当主簿杜微 称聋而欲致仕求归时
,
诸葛亮诚心挽留
,
在与之笔谈 中恳
切地说
:
“
君但 当以德辅 时
,
不责君 军事
”
。
对于少数民族
,
诸葛亮早在《隆中对 》中就
定下 了
“
西和诸 戎
,
南抚夷越
”
的
“
和
”
“
抚
”
政策
;
后 来平定南中
,
又 是采 取
“
攻心为
上
”,
“
服 其心
”
的方针
,
而 绝不 是如 法 家韩非
“
当今争于气力
”
白勺唯暴力征服是用
。
诸葛
亮临 终前 上表后主
,
还在 要他
“
清 心寡欲
,
约己爱民
,
达孝道于先君
,
布仁心 于寰宇
。
”
正由于如此
,
无怪乎十六国时期的西凉李篙说
:“
览诸葛亮训励
,
应豫奏炼
,
寻其终始
,
周
孔之教
,
尽在中矣
。
”
这个说法虽然不十分正确
,
但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
上述情况说明
,
在诸葛亮的 治蜀指导 思想中
,
儒家的德政主张确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当然
,
诸葛亮治蜀 也是很重视加 强法治的
。
本来
,
儒家的政治主张就是不排斥法治 的
,
如孔子就说过
:“
道之以政
,
齐之以刑
,
民免而无耻
。
”
还说过
:“
礼乐不兴
,
则刑罚不
玲、刑罚不中
,
则民无所措手足
。
”
孟子也主张
‘
国家闲暇
,
及是时
,
明其政刑
。
”
·
一6一
:
7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