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时期的造船业
(0 次评价)3839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时期 , 我 国的造船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 。 据出土文物和史籍记载 , 当时船具已日 臻齐备 。 船首有锚 , 船尾有舵 、 桅 、 帆 、: 掉 、 稚 、 槽 、 石旋等都 已出现 。 其 中特别是帆和 舵的发展最为迅速 。 在我 国 , 有了船的记载 , 也就有了帆的记载 。 商代卜辞中有 且 、 月的字形 , 就象一面 面帆的形状 。 然而 初期的帆只是简单的单帆 , 而且也不能转动 。 至三 国时 , 已出现了四帆 至七帆的多桅多帆船 。 特别是出现 了能使前侧风的平衡纵帆 。 孙吴的丹阳太守万震所著的 《南洲异物志》 , 对这种帆的性能有详实介绍 :“随舟大小, 或作四帆 , 前后沓载之 , 有 庐头木卜吻墉形 , 长丈余 , 织以为帆 , 其四帆不正前向 , 皆使邪移相聚 , 以取风吹 。 风后 者 , 激而相射 , 亦并得风力 , 若急则随宜增减之 , 邪张相取风气 , 而无高危之虑 , 故行不避 迅风激波 , 所以能疾 ” 。 这里说的很清楚 , 帆不是正向前方 , 而是转至一个角度 , 帆的 总面积是随风大小而增减的 , 这种纵帆操作简便 , 转动自如 , 适应 不 同的风向 。 它的出现 在帆的发展史上是很大突破 , 为远祥航行提供了动力条件 。 我 国在秦汉时已开始使用舵 。 19匕5年广州发掘的东汉墓中 , 有一只陶制船模 , 船 尾就 设有舵 。 史籍中也有记载 : “ (孙) 权于武昌新装大船 , 名为长安 , 试泛之钓坛诉 。 时风大 盛 , 、 谷利令拖工取樊口 · 工钟转拖 入樊口 。‘勿“拖” 为何物?东汉刘熙解释道 : “其尾 日 拖 , 拖拖也,在后见拖曳也 , 且言弼正船使顺流 , 不使他决也 ” @ 。可见 “拖”就 是舵 。 至三 国 时 , 舵的性能更加灵敏 。“ (孙) 权乘大船来观军 , (曹)公使弓弩乱发 , 箭著其船 , 船偏重 将筱‘权因 ~ 回船 , 飞 复以一面受箭 , 箭均船平 , 乃 还 , @ , 这段史料不仅说明了在船产生危险 时能采取对称加重的办法 , 消除倾斜 , 更表现了当时的船已能利用舵敏捷地回转调头 , 保 持航向 , 具有优良的操纵性能 。 三 国时期人们对造船科学的原理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 人所共知的曹冲称象故事说明 那时根据船的吃水确定载重量 , 早已是船土们甚 至是稚童的常识 。 与西方比较 , 欧洲七世纪以后 , 才使用风可以转动的三角形纵帆 , 十五 世纪才出现多 桅多帆船、舵也是十匕世纪才初露头角 , 十四世纪才普遍使用 。 当时 , 我国的造船工艺也比 西方先进 , 这是因为我国掌握了连接工艺 ‘ 我国的木帆船早在秦汉时就开始采用铁钉连接 船体结构 , 比以前采用竹钉和禾钉 , 强度要高得多 , 而西方和罗 马帝国在公元四世纪以 前 , 还是采用皮条扎结或绳索缝合的方式 , 直至十四世 纪才采用铁钉连接 , 足足比中国晚 了一千兀百年 。 所以无论从造船的规模还是技术来看 , 我 国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都是首 屈‘指的百 注 , 卜 《兰国志 · 魏志 · 明帝纪》 《三国志 。 魏志 。 杜俄传》 0 《汉书 · 朱买臣传》 、《 汉 书 · 闽越传》 《北堂书 钞》卷一 三八 《汉书 . 严助 传》 、《 汉 书 · 食货 志》 《太平 御览》卷七 七O《荆 州土 地记》 《宋书》卷三五《扬州》 《古令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 一O七 《三国志 · 吴志 · 孙皓传》及《张维传》会 稽 太 守郭 诞因不 白妖言 , 送 往 建 安 造 船 。 又张缓之孙尚以 作皓 旨 , 送建安作船 。 《文物》一九七七年第四期 《兰由念 · 昊 志 . 吴主传》注引《吴书》 0 0。 @@ 0 @。 0 @9 《三国 志 · 吴志 · 孙皓传》注引《晋旧秋》 刘熙《释名 · 释船》 《三国会 要》卷十七《舟 师》 《三 国 志 · 吴志 · 贺齐传》 《三 国志 . 吴志 · 吴主传》注引《吴娜》 《太平御览》卷七六 九 引《南洲异 物志》 。 汉 代 每尺 合二十三至二 十五公 分 , 二 十丈的舫 , 大 约有四 十六至五十公尺高度 。 三世 纪的解~百 升 , 每升 大致可 当一公升 , 则载 万解 的船 , 可 当千吨 。 《太平 御览》卷七七 一引《南洲异物志》 《主国志 · 吴志 · 吴主传》注引《江衰传》 《兰国志 · 吴志 · 吴主传》注引《魏略》 1 0 9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7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15:05 , Processed in 0.93831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