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风趣的地域正统辩论。/ 温问曰:- 天有头乎?. 宓
曰:- 有之. 。温曰:- 在何方也?. 宓曰:- 在西方. , 诗
曰乃眷西顾, 以此推之, 头在西方. ,, 温曰:- 天有
姓乎?. 宓曰:- 有. 。温曰:- 何姓?. 宓曰:- 姓刘. , 温
曰:- 何以知之?. 答曰:- 天子姓刘, 故以此知之. 。温
曰:- 日生于东乎?. 宓曰:- 虽生于东而没于西00。
mz
蜀使张奉出使东吴, 吴国官员同样还以颜色。
吴国谒者仆射薛综因劝酒嘲弄蜀国说:/ 蜀者何? 有
犬为犭 蜀, 无犬为蜀, 横目苟身, 虫入其腹。 0张奉曰:
/ 不当复列君吴邪?0综应声而答:/ 无口为天, 有口为
吴, 君临万邦, 天子之都。 0
m{
孙权以帝王之尊竟也参
加了此类争正统的游戏。蜀国张裔被叛乱者解往东
吴, 吴蜀和好后被诸葛亮要回来。临行, 孙权也没忘
记嘲难蜀地, 问张裔说:/ 蜀卓氏寡女, 亡奔司马相
如, 贵土风俗何以乃尔乎?0 张裔反唇相讥:/ 愚以为
卓氏之寡女, 犹贤于买臣之妻。 0
m|
可见孙权特别在意
这 / 天子帝都0的正统形象。地处吴越、 巴蜀的吴蜀
两国向帝宅王里的进取, 不仅突破了/ 王者必居天下
之中 0的传统地域观念, 而且为十六国以后夷族君长
自命正统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三、 三国正统观念的历史地位
正统观念和正统之争肇始于春秋战国。当时,
正统的周天子始终是一种观念上的束缚力量而使各
国放不开手脚。虽然偶有/ 文公请隧0、 / 庄王问鼎0、
/ 秦齐称帝0等争夺正统的举措, 均是一发即收, 没有
形成持续不断的时代思潮。这种/ 拥正统0 而不是
/ 争正统0的价值趋向, 说明当时的正统观念还是浅
层次的。三国时期, 无论是/ 挟天子以令诸侯0, 还是
自命正统, 都体现了/ 争正统0的鲜明动机。/ 挟天子
以令诸侯0已作为一种政治、 策略上的需要, 在王莽
失败的基础上开创了一条/ 禅让0 的成功之路, 而为
齐桓、 晋文所不及; 自命正统则积极进行正统理论方
面的建设, 而为秦楚吴越所不及。
以 / 拥正统0为特征的正统观念, 使统一愿望和
要求迟迟不在各诸侯国中产生, 即正统观念阻碍了
春秋战国统一意识的产生。三国时期恰恰相反,/ 争
正统 0的意识极大地强化、 激励了国家统一意识。它
使各个政治集团都认识到, 只有总括九州, 威加海内
才是真正的华夏正统, 国家统一始终成为他们的历
史责任和心理压力。曹操、 袁绍、 孙策等军事集团均
以号令天下为奋斗目标, 并为此作出终生努力。曹
丕曾问贾诩:/ 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 吴蜀何先?0
m}
鲁肃希望孙权 威德加乎四海, 总括九州, 克成帝
业。 ~诸葛亮的 汉贼不两立, 王业不偏安 ,
都反
映了他们大一统的强烈愿望。在这种正统观念的支
配下, 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到三国归晋, 始终存在
着国家统一的强烈意识。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诸国异政, 百家争鸣, 中原各
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正统文化模式。经过邹衍以及
汉儒们的论证, 天命符瑞、 五德之运、 神州帝宅、 先朝
帝胤、 神器玉玺等正统的内涵逐步系统明确。他们
的史学观念给三国正统的政治观念以规范化的引
导, 使三国时期的正统之争表现为模式上的趋同。
以华夷之辨为鲜明特征的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正统之
争拉开战幕后, 夷族君长们或冒汉氏刘姓, 或借王命
以自重, 或标榜神州帝宅, 以争夺华夏正统, 以致于
发展到像魏孝文帝那样, 为争夺华夏正统, 向汉族传
统文化看齐的水平。这一思路和对正统模式的认
同, 也来之三国时期。
1注2
梁启超5新史学、 正统论6载5饮冰室合集、 文集6 卷
九。
5后汉书#袁绍传6
5三国志#魏书#袁绍传6
5三国志#魏书#袁绍传6注引5献帝传6
5三国志#魏书#毛王 介传6
5三国志#魏书#赵俨传6
5三国志#魏书#武帝纪6注引5魏武故事6
5三国志#魏书#武帝纪6注引5魏氏春秋6
l u 5史纪#秦始皇本纪6
l v 5三国志#蜀书#刘焉传6
l w5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6注引5吴录6
l x l y l z 5三国志#魏书#文帝纪6注引5献帝传6
l { 5三国志#吴书#赵达传6
l | 5三国志#吴书#孙权传6
l } 5三国志#魏书#文帝纪6注引5魏略6
l ~ 魏收5魏书#礼志一6
mu 5荀子#大略6
mv 5三国志#吴书#华歆传6
mw5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6注引5汉晋春秋6
mx 5三国志#蜀书#后主传6注引王隐5蜀记6
my 5三国志#吴书#吴主传6注引5江表传6
mz 5三国志#蜀书#秦宓传6
m{ 5三国志#吴书#薛综传6。该书5诸葛恪传6 注引5江
表传6略异。
m| 5三国志#蜀书#张裔传6
m} 5三国志#贾书#贾诩传6
m~ 5三国志#吴书#鲁肃传6
5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6注引张俨5默记6
(责任编辑时晓红)
##
/
0
m
/0
n u
n u
40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