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表:二十 世纪《 三国 演义》 文献研究述要
能 认 为 罗 氏 之 作 品 ”。 今 本 《 大 唐 秦 王 词 话 》 和 坊 刻 本 《平 妖 传 》只 一
部 分 可 确 定 为 罗 贯 中 作 。 《 隋 唐 两 朝 志 传 》 及 《 残 唐 五 代 史 演 义 传 》
亦可 能 为其 著作, 然现 存本已 经他人 窜改。
柳 氏 的 论 断 一 度 引 发 了 八 九 十 年 代 罗 贯 中 著 述 研 究 的 热 潮 。
陈 铁 民 、 刘 世 德 等 再 次 论 定 了 罗 贯 中 之 于 杂 剧《 宋 太 祖 龙 虎 风 云
会 》的 著作权, 同时 更进一步强 调了 该 剧对于探索 罗贯中的 思想、
艺 术 成 就 和 《 三 国 演 义 》的 艺 术 特 征 及 倾 向 性 的 重 要 学 术 价 值 ⑦。 高
尔 丰 、 曾 良 、 陈 国 军 等 经 多 方 考 证 , 排 除 了 罗 贯 中 创 作 《 残 唐 五 代 史
演 义 传 》的 可 能 性 , 一 致 认 为 该 著 绝 非 罗 贯 中 的 作 品 ⑧。 沈 伯 俊 通 过
对 《 隋 唐 志 传 》和 《 三 国 演 义 》雷 同 情 节 的 史 实 考 察, 断 定 《隋 唐 志
传 》“ 不 可 能 出 自 罗 贯 中 之 手 , 而 只 能 是 后 人 模 仿 之 作 ”(《<隋 唐 志
传>非 罗 贯 中所 作 》 , 刊 《 明 清 小 说 研 究 》1 9叹 年 第 蝴)。 罗 尔 纲 、 欧
阳 健、 徐朔方、 程毅中 等则 对《三遂平 妖传》进行了 热烈的 讨论, 具
体 论 断 虽 有 出 人 , 但 均 没 彻 底 否 定 罗 贯 中 之 于 该 著 的 著 作 权 ⑨。 另
外 , 刘 世 德 认 为 题 署 为 “ 庐 陵 罗 本 撰 ”的 《 说 唐 传 》 是 一 个 伪 托 的 作
品(《夜 话三国罗贯中 是哪 里 人》)。
关 于 罗 氏 著 述 , 争 议 最 大 的 莫 过 于 《 水 浒 传 》。 明 清 时 期 就 已 存
在 多种 异说。 二十 世 纪前 两个阶 段的 研究 也没 有取 得一 致的 意见。
八 十 年 代 以 来 , 争 议 几 近 白 热 化 。 形 成 了 “ 非 罗 贯 中 所 著 说 ,’(以 “ 施
耐 庵 说 ”、 “ 非 罗 非 施 说 ”、 “ 集 体 创 作 说 ” 等 为 代 表)、 “ 罗 贯 中 所 著
说 ,’(以 “ 罗 贯 中 说 ”、 “山 东 罗 贯 中 说 ”、 “ 两 个 罗 贯 中 说 ” 等 为 代 表)
和 “ 罗 贯 中 参 与 创 作 说 ,’(以 “ 施 罗 合 作 说 ”、 “罗 著 某 续 说 ” 等 为 代
表)等 三 派 意 见 。 各 说 相 互 辨 难 , 一 时 间 速 难 定 论 。
总 体 而 言 , 对 《 三 国 演 义 》 作 者 研 究 中 许 多 问 题 的 突 破 与 解 决 ,
学 术界 还需 付出 更多的 努力。
二、 版本研 究
二 十 世 纪 的 《 三 国 演 义 》 版 本 研 究 始 于2 0年 代 起 有 关 《三 国 演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