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所认识的曹魏五株钱
,
因版式不同
,
略有大小差别
,
大的钱径在
2厘米以上
,
钱重
2~2
.
5
克
;
小的钱径不足
2
厘米
,
有的只有
1
.
5厘米
,
重
1~1
.
5
克
。
从实测数据看
,
它们
和剪边五株
,
对文五株钱也大体相近
,
因此也
是符合当时社会实情的
。
我们在分析和研 究上述特征 的同时
,
也
特别注意到了这类钱的钱文书写特点
,
发现
其 中有一种钱的钱文和东汉五株钱极为相
像
,
字体肥大
,
钱体也偏大
,
个别 的甚至钱径
达
2
.
4
厘米(图七)
,
几乎和东汉五株相仿
,
或
许这便是它们承继于东汉五株剪边钱的又一
佐证
。
三对于曹魏五株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从实物遗存的情况看
,
曹魏五株有相当
的数量
,
又有不同的版式
,
出土的地域也很
广
,
这说明它的铸行时间比较长
,
流通范围比
较广
。
从文献史料查考
,
曹魏时期有三次和铸
钱有关的记录
:
一是 东汉献帝 建安十三年
(2 08
年)
,
曹操为相以后
,
罢董卓小钱
,
“
还用
五株
’,
;
二是魏文帝 黄初二年
(221
年)春
三月
“
复五株钱
”
,
十月以谷贵
,
又
“罢
五株
钱
’ ,
;
三是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年)夏四月
,
“更
立五株钱
,
至晋用之
,
不闻有所改创
’,
。
关于曹魏五殊始铸的年代
,
学术界尚有
不同意见
。
有人认为曹操 为相以后
,
即已始
二
曲五蛛考述
铸
;
有人则认为明帝
“
更立五殊钱
”时,
才开始
铸行
。
彭信威先生在世的时候
,
虽然对曹魏五
株还无法识别
,
但他在《中国货币史》上记下
的一番议论
,
至今仍耐人寻味
:“
曹操恢复五
株后
,
是否另有新铸
,
还是只用旧钱
,
不得而
知
。
料想当时京徽一带
.
旧五株钱存留不多
,
另行鼓铸
,
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
这时的五株按
理应当是仿东汉五株
。
明帝太和元年所更铸
的五株在大小轻重方面可能有所不同
。’,
从
董卓坏五株钱
,
更铸小钱
,
到曹操罢小钱
“
还
用五株
”。
古人在描述这两件事时用的措词
,
或许不是凭空而来的
,
董卓
“
坏
”五株
,
不 只是
不用而己
,
其中更有毁
“
坏
”之
意
,
而曹操罢小
钱
,
“还
用
”五
株
,
则有恢复两汉旧制的含义
。
如此分析
,
若是曹操另有新铸
,
铸的亦应是东
汉五株钱
。
曹巫代汉
,
是在汉献帝延康元年
(220
年)十月
,
改元黄初
,
十二月定都洛阳
,
并更置机构
,
翌年春三月即
“
复五株钱
”
,
这里
的
“复”
,
可能复的仍是旧钱
。
事实上
,
在曹魏
初期
,
实物货币地位上升
,
谷帛经常当作交换
货物的媒介
,
所以半年之后
“
罢五株钱
”,
应该
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承认
。
由此
,
魏明帝太和
元年
,
经过
“更 新”
以后
,
重新
“
确立
”
的五株
钱
,
或许应是曹魏五株启用的时间
。
这种钱铸
行以后
,
“至
晋用之
,
不闻有所改创
”
。
两晋多
用旧钱
,
曹魏五株在晋 时继续行用
,
当 无异
议
。至 于
晋时是否还有新铸
,
也是可能的
,
新
妨
;
睿
黛
2
只
·
叠甸
与
尹
岌
山
夕
圈五
两汉流行
的部分五株钱
1
.
磨边钱
2
.
剪边钱
3
.
对文钱
4
.
维环钱
(原大)
打分:
0 星